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工程背景 | 第9-12页 |
1.2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有限元分析方法及 ANSYS 简介 | 第15-23页 |
2.1 数值模拟与有限元法概述 | 第15-19页 |
2.1.1 工程问题的解决 | 第15页 |
2.1.2 数值模拟与有限元法 | 第15-16页 |
2.1.3 有限元法的起源 | 第16-17页 |
2.1.4 有限元的常用术语 | 第17-19页 |
2.2 有限元软件 ANSYS 的功能模块 | 第19-23页 |
第三章 明隧管片支撑台车结构模型的前处理 | 第23-31页 |
3.1 明隧管片支撑台车简介 | 第23-24页 |
3.1.1 台车概述 | 第23页 |
3.1.2 台车的结构 | 第23页 |
3.1.3 台车的主要技术条件说明 | 第23-24页 |
3.2 台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4-26页 |
3.2.1 建模方案的确定 | 第24页 |
3.2.2 具体建模方案 | 第24-25页 |
3.2.3 有限元模型 | 第25-26页 |
3.3 台车的载荷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26-31页 |
3.3.1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26页 |
3.3.2 台车工况的确定 | 第26页 |
3.3.3 台车整体载荷的确定 | 第26-31页 |
第四章 典型工况下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31-45页 |
4.1 工况一(1.2SD+1.4SW+0.84SL)即施工时起风、未连接防风拉索 | 第31-35页 |
4.1.1 台车整体结构强度的验算 | 第33页 |
4.1.2 台车抗风倾覆性能验算 | 第33-34页 |
4.1.3 台车抗风滑移性能验算 | 第34页 |
4.1.4 结论 | 第34-35页 |
4.2 工况二(1.2SD+1.4SW+0.84SL)架桥机过门架时起风、未连接防风拉索 | 第35-38页 |
4.2.1 台车整体结构强度的验算 | 第36页 |
4.2.2 台车抗风倾覆性能验算 | 第36-37页 |
4.2.3 台车抗风滑移性能验算 | 第37页 |
4.2.4 结论 | 第37-38页 |
4.3 工况三(1.2SD+1.4SL)无风的情况下铺设管片后架桥机通过门架 | 第38-40页 |
4.3.1 台车整体结构强度的验算 | 第39页 |
4.3.2 台车各约束点处的约束反力 | 第39-40页 |
4.3.3 结论 | 第40页 |
4.4 工况四(1.2SD+1.4SW)台车行走时起风、未连接防风拉索 | 第40-43页 |
4.4.1 台车整体结构强度的验算 | 第42页 |
4.4.2 台车抗风倾覆性能验算 | 第42页 |
4.4.3 台车抗风滑移性能验算 | 第42-43页 |
4.4.4 结论 | 第43页 |
4.5 本章结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明隧管片支撑台车的模态分析 | 第45-51页 |
5.1 明隧管片台车模态分析 | 第45-49页 |
5.1.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45-47页 |
5.1.2 台车模态分析结果 | 第47-49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六章 明隧管片支撑台车结构优化设计 | 第51-64页 |
6.1 优化设计概述 | 第51-52页 |
6.1.1 优化设计概念 | 第51页 |
6.1.2 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51-52页 |
6.2 ANSYS 优化设计基础 | 第52-56页 |
6.2.1 优化设计术语 | 第52-55页 |
6.2.2 优化设计的步骤 | 第55-56页 |
6.3 明隧管片支撑台车结构优化模型建立 | 第56-58页 |
6.4 台车优化结果的分析 | 第58-59页 |
6.5 优化后台车的结构和强度的校核 | 第59-63页 |
6.5.1 工况一下门架有斜支撑的校核 | 第61-62页 |
6.5.2 工况一下门架无斜支撑时的校核 | 第62-6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