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23页 |
1.1 微藻概述 | 第7-12页 |
1.1.1 藻种简介 | 第8-9页 |
1.1.2 藻种的应用价值 | 第9-12页 |
1.2 微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1.2.1 碳源对微藻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2 环境因子对微藻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 微藻生物油提取技术 | 第14-16页 |
1.4 微藻脂肪合成与代谢调控 | 第16-19页 |
1.4.1 TAG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7-18页 |
1.4.2 提高脂肪积累的生化调控 | 第18页 |
1.4.3 提高脂肪积累的基因工程策略 | 第18-19页 |
1.5 微藻产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5.1 生物柴油的性质 | 第19-20页 |
1.5.2 微藻产生物柴油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5.3 微藻产生物柴油的应用前景 | 第21-22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1.6.1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2页 |
1.6.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3-25页 |
2.1.1 藻种来源 | 第23页 |
2.1.2 藻种培养基 | 第23-24页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2.1 藻种的培养和接种 | 第25-26页 |
2.2.2 实验方案 | 第26-27页 |
2.3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2.3.1 实验指标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60页 |
3.1 各藻种光密度与干重曲线 | 第29-31页 |
3.2 不同碳源对各藻种生理生长的影响 | 第31-48页 |
3.2.1 不同碳源对各藻种光密度的影响 | 第31-37页 |
3.2.2 不同碳源对各藻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7-43页 |
3.2.3 不同碳源对各藻种比生长速率的影响 | 第43-46页 |
3.2.4 不同碳源对各藻种生物量干重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 不同碳源对各藻种油脂积累的影响 | 第48-51页 |
3.4 不同光照周期对斜生栅藻生理生长的影响 | 第51-56页 |
3.4.1 不同光照周期对斜生栅藻光密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2 不同光照周期对斜生栅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3 不同光照周期对斜生栅藻光量子产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4 不同光照周期对斜生栅藻比生长速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5 不同光照周期对斜生栅藻生物量干重的影响 | 第55-56页 |
3.5 不同光照周期对斜生栅藻油脂积累的影响 | 第56-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4.1 结论 | 第60-61页 |
4.2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