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文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9-10页 |
1.3 理论依据——资本市场效率理论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证券投资顾问概述 | 第12-21页 |
2.1 证券投资顾问制度的概念 | 第12-17页 |
2.1.1 证券投资顾问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2-13页 |
2.1.2 证券投资顾问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3-17页 |
2.2 证券投资顾问制度的特点 | 第17-19页 |
2.2.1 高度专业性 | 第17-18页 |
2.2.2 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 第18页 |
2.2.3 敏锐的科技应用 | 第18-19页 |
2.3 证券投资顾问制度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1 证券投资顾问制度的积极作用 | 第19页 |
2.3.2 证券投资顾问制度的不足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境外成熟市场投资顾问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21-35页 |
3.1 投资分析与传统证券经纪业务的融合:美林证券理财顾问模式 | 第22-28页 |
3.1.1 “理财顾问”模式概述与特点分析 | 第22-25页 |
3.1.2 美林证券“理财顾问”服务流程 | 第25-28页 |
3.1.3 美林证券“理财顾问”模式风险管理 | 第28页 |
3.2 统一对外,全方位网上投资咨询平台:美国嘉信理财顾问模式 | 第28-32页 |
3.2.1 “嘉信模式”概述与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3.2.2 “嘉信模式”营运的主要特点 | 第29-32页 |
3.3 其他投资顾问模式 | 第32-33页 |
3.3.1 以独立运作为特点的英国投资顾问制概述、特点 | 第32页 |
3.3.2 以电子金融超市为特点的 E*trade 模式概述、特点 | 第32-33页 |
3.4 海外成熟市场投资顾问制度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 第33-34页 |
3.4.1 重视职业道德与个人职业声誉 | 第33页 |
3.4.2 将各种先进技术应用于服务、管理环节 | 第33-34页 |
3.4.3 服务产品品种繁多、定价灵活 | 第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顾问体系现存问题研究 | 第35-44页 |
4.1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顾问体系中的问题与成因 | 第35-42页 |
4.1.1 证券投资顾问业务中的“倒挂现象” | 第36-40页 |
4.1.2 投资顾问从业“入门难” | 第40-41页 |
4.1.3 证券投资顾问体系缺乏社会公信力 | 第41-42页 |
4.2 引入证券投资顾问营销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42-43页 |
4.2.1 有利于转变券商的盈利模式,促进全行业良性竞争 | 第42页 |
4.2.2 促进证券行业整体提高经营水平,增强竞争实力 | 第42-43页 |
4.2.3 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 第43页 |
4.2.4 促进证券业从业人员优化发展与提高 | 第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我国证券市场引入投资顾问营销制度的构想与建议 | 第44-71页 |
5.1 尝试在投顾体系中建立全权委托理财制度 | 第44-51页 |
5.1.1 建立全权委托理财的必要性 | 第44-48页 |
5.1.2 开放全权委托理财的解决之道 | 第48-51页 |
5.2 建立承担基金销售的独立第三方投资咨询机构 | 第51-54页 |
5.2.1 我国基金代销机构格局与现状 | 第51-52页 |
5.2.2 发展独立第三方投资咨询机构代销渠道的必要性 | 第52-54页 |
5.3 通过 CRM 系统合理利用客户信息——基于实证分析角度 | 第54-62页 |
5.3.1 CRM 系统的概述与应用 | 第54-55页 |
5.3.2 证券投资顾问对于客户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 第55-58页 |
5.3.3 证券投资顾问营销体系的效果 | 第58-62页 |
5.4 完善符合投资顾问营销体系的参与者教育体系 | 第62-67页 |
5.4.1 投资者教育继续深入开展 | 第63页 |
5.4.2 证券投资顾问职业培训与再教育 | 第63-65页 |
5.4.3 科学测评保证投资者教育工作效果 | 第65-67页 |
5.5 金融行业其他从业人员制度借鉴 | 第67-70页 |
5.5.1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度的借鉴 | 第68-69页 |
5.5.2 保险规划师制度的借鉴 | 第69-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后记 | 第79-8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详细摘要 | 第8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