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图录 | 第14-17页 |
表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9-24页 |
1.2.1 图像水印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2 栅格地理数据水印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1.3.1 变换域水印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1.3.2 栅格地理数据水印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论文组织 | 第27-3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1.4.3 论文组织 | 第29-3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栅格地理数据数字水印技术基础 | 第32-41页 |
2.1 数字水印技术基本理论 | 第32-36页 |
2.1.1 数字水印的定义 | 第32-33页 |
2.1.2 数字水印的基本框架 | 第33-34页 |
2.1.3 数字水印的基本特征 | 第34页 |
2.1.4 数字水印及处理技术分类 | 第34-35页 |
2.1.5 数字水印技术应用 | 第35-36页 |
2.2 栅格地理数据水印技术特征分析 | 第36-40页 |
2.2.1 栅格地理数据简介 | 第36页 |
2.2.2 栅格地理数据水印特征分析 | 第36-38页 |
2.2.3 栅格地理数据水印攻击方式 | 第38-4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二值栅格地理数据水印算法 | 第41-64页 |
3.1 二值栅格地理数据水印特性分析 | 第41-43页 |
3.1.1 灰度级与二值栅格地理数据水印嵌入异同 | 第41-43页 |
3.1.2 水印嵌入位置的选择 | 第43页 |
3.2 基于游程长度的二值栅格地理数据水印算法 | 第43-51页 |
3.2.1 游程长度编码 | 第44-45页 |
3.2.2 有意义水印信息的生成 | 第45页 |
3.2.3 基于游程长度的二值栅格地理数据水印嵌入算法 | 第45-46页 |
3.2.4 基于游程长度的二值栅格地理数据水印提取算法 | 第46-48页 |
3.2.5 实验与分析 | 第48-51页 |
3.2.6 算法说明 | 第51页 |
3.3 二值栅格地理数据几何变换特征分析 | 第51-55页 |
3.3.1 抗几何变换的水印算法研究现状 | 第51-52页 |
3.3.2 分块栅格地理数据几何变换特征分析 | 第52-54页 |
3.3.3 二值栅格地理数据几何变换特征分析 | 第54-55页 |
3.4 抗几何变换的二值栅格地理数据盲水印算法 | 第55-63页 |
3.4.1 无意义水印信息的生成 | 第55-56页 |
3.4.2 水印信息嵌入 | 第56-58页 |
3.4.3 水印信息提取与检测 | 第58-60页 |
3.4.4 实验与分析 | 第60-63页 |
3.4.5 算法说明 | 第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精度可控的栅格地理数据变换域水印模型 | 第64-87页 |
4.1 变换域水印算法的优势分析 | 第64-66页 |
4.2 现有水印模型适用性分析 | 第66-68页 |
4.3 栅格地理数据变换域水印嵌入模型 | 第68-72页 |
4.3.1 数据预处理 | 第69-70页 |
4.3.2 选择参与变换数据 | 第70页 |
4.3.3 数据变换处理 | 第70-71页 |
4.3.4 确定水印嵌入系数 | 第71页 |
4.3.5 水印信息嵌入 | 第71-72页 |
4.4 栅格地理数据变换域水印提取/检测模型 | 第72-73页 |
4.5 基于 DWT 的栅格地理数据盲水印算法 | 第73-86页 |
4.5.1 算法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 第74-77页 |
4.5.2 基于 DWT 的栅格地理数据水印嵌入算法 | 第77-78页 |
4.5.3 基于 DWT 的栅格地理数据水印检测算法 | 第78-80页 |
4.5.4 算法实验与分析 | 第80-85页 |
4.5.5 算法说明 | 第85-8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抗拼接和切割处理的栅格地理数据水印算法 | 第87-111页 |
5.1 抗几何变换的栅格地理数据变换域水印算法 | 第87-97页 |
5.1.1 算法不足之处 | 第87-88页 |
5.1.2 算法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 第88-90页 |
5.1.3 抗几何变换的栅格地理数据变换域水印嵌入算法 | 第90-92页 |
5.1.4 抗几何变换的栅格地理数据变换域水印检测算法 | 第92-93页 |
5.1.5 实验与分析 | 第93-97页 |
5.1.6 算法说明 | 第97页 |
5.2 抗拼接处理的栅格地理数据水印检测方法 | 第97-104页 |
5.2.1 数据拼接处理的水印特征分析 | 第98-99页 |
5.2.2 抗拼接处理的栅格地理数据水印检测方法 | 第99-100页 |
5.2.3 实验与分析 | 第100-104页 |
5.2.4 算法说明 | 第104页 |
5.3 抗切割处理的栅格地理数据水印算法 | 第104-110页 |
5.3.1 算法基本思路 | 第105页 |
5.3.2 水印信息生成 | 第105-106页 |
5.3.3 水印信息嵌入 | 第106-107页 |
5.3.4 水印信息检测 | 第107-108页 |
5.3.5 实验与分析 | 第108-110页 |
5.3.6 算法说明 | 第11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面向多级分发的栅格地理数据水印模型 | 第111-127页 |
6.1 多级分发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安全分析 | 第111-115页 |
6.1.1 多级分发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安全隐患 | 第111-113页 |
6.1.2 地理空间数据安全技术优缺点分析 | 第113-114页 |
6.1.3 多级分发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安全机制 | 第114-115页 |
6.2 面向多级分发的栅格地理数据水印模型 | 第115-117页 |
6.3 基于字节流的栅格地理数据水印算法 | 第117-122页 |
6.3.1 水印信息生成 | 第118-119页 |
6.3.2 水印信息嵌入 | 第119-121页 |
6.3.3 水印信息检测 | 第121-122页 |
6.3.4 水印信息移除 | 第122页 |
6.4 模型验证与算法实验分析 | 第122-126页 |
6.4.1 水印模型验证 | 第122-123页 |
6.4.2 算法实验分析 | 第123-12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七章 栅格地理数据多级水印算法 | 第127-148页 |
7.1 基于量化分区的栅格地理数据多级水印算法 | 第127-134页 |
7.1.1 水印嵌入量化机制 | 第128页 |
7.1.2 量化分区嵌入策略 | 第128-132页 |
7.1.3 实验分析 | 第132-134页 |
7.2 基于水印信息分段的栅格地理数据多级水印算法 | 第134-140页 |
7.2.1 水印信息分段机制 | 第135页 |
7.2.2 水印分段嵌入策略 | 第135-137页 |
7.2.3 实验分析 | 第137-140页 |
7.3 基于数据分块的栅格地理数据多级水印算法 | 第140-146页 |
7.3.1 数据分块机制 | 第140-141页 |
7.3.2 数据分块嵌入策略 | 第141-143页 |
7.3.3 实验分析 | 第143-146页 |
7.4 多级水印算法的优缺点分析 | 第146-147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八章 栅格地理数据水印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148-159页 |
8.1 系统框架设计 | 第148-149页 |
8.2 系统功能设计 | 第149-150页 |
8.3 系统模块设计 | 第150-152页 |
8.4 系统运行界面 | 第152-158页 |
8.4.1 系统主界面 | 第152-153页 |
8.4.2 水印信息嵌入界面 | 第153-154页 |
8.4.3 水印信息检测界面 | 第154-156页 |
8.4.4 可视化比较界面 | 第156-158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158-159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9-163页 |
9.1 工作总结 | 第159-161页 |
9.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61-162页 |
9.3 进一步的工作 | 第162-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71页 |
作者简历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