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旅游季节性的五大连池双泉镇规划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旅游消费观念得到提升 | 第10页 |
1.1.2 旅游市场前景变好 | 第10-11页 |
1.1.3 旅游季节性效应凸显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总结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 第22-41页 |
2.1 旅游依托型村镇相关研究 | 第22-29页 |
2.1.1 旅游依托型村镇与景区相互关系 | 第22-24页 |
2.1.2 旅游依托型村镇的职能 | 第24页 |
2.1.3 旅游依托型村镇的特征 | 第24-26页 |
2.1.4 旅游依托型村镇空间发展解析 | 第26-29页 |
2.2 旅游季节性相关研究 | 第29-35页 |
2.2.1 旅游季节性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2.2.2 旅游季节性特征表现 | 第30-32页 |
2.2.3 旅游季节性衡量指数 | 第32-33页 |
2.2.4 季节性对旅游依托型村镇的影响 | 第33-34页 |
2.2.5 旅游季节性的应对措施 | 第34-35页 |
2.3 相关案例研究 | 第35-39页 |
2.3.1 黄山与汤口镇季节性应对策略 | 第35-37页 |
2.3.2 大烟山与加特林堡季节性应对策略 | 第37-39页 |
2.3.3 研究总结 | 第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双泉镇现状研究与问题分析 | 第41-59页 |
3.1 五大连池景区概况分析 | 第41-49页 |
3.1.1 景区概况及双泉镇的区位分析 | 第41-42页 |
3.1.2 五大连池景区旅游季节性现状分析 | 第42-43页 |
3.1.3 五大连池景区调研分析 | 第43-49页 |
3.2 双泉镇现状分析 | 第49-54页 |
3.2.1 自然资源条件分析 | 第49页 |
3.2.2 产业状况分析 | 第49-50页 |
3.2.3 功能结构分析 | 第50-51页 |
3.2.4 空间布局现状分析 | 第51页 |
3.2.5 旅游资源与设施现状分析 | 第51页 |
3.2.6 双泉镇调研问卷分析 | 第51-54页 |
3.3 双泉镇季节性影响因素及特征表现 | 第54-55页 |
3.3.1 影响因素 | 第54页 |
3.3.2 特征表现 | 第54-55页 |
3.4 基于旅游季节性的双泉镇问题研究 | 第55-58页 |
3.4.1 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 第55页 |
3.4.2 产业市场缺乏衔接 | 第55-56页 |
3.4.3 东西功能单一不均衡 | 第56页 |
3.4.4 空间布局零散单调 | 第56-57页 |
3.4.5 旅游服务设施利用率低 | 第57-58页 |
3.4.6 问题总结 | 第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双泉镇适应旅游季节性的规划对策 | 第59-75页 |
4.1 构建宜居稳定的生态环境 | 第59-61页 |
4.2 开拓特色多元的产业市场 | 第61-64页 |
4.2.1 旅游产品发展战略 | 第61-62页 |
4.2.2 游客市场细分与淡旺季产业发展 | 第62-64页 |
4.3 提升复合多样的旅游功能 | 第64-69页 |
4.3.1 旅游新区淡旺季功能策划 | 第65-68页 |
4.3.2 中心路老区淡旺季功能策划 | 第68-69页 |
4.4 缔造均衡有序的空间布局 | 第69-73页 |
4.4.1 协调淡旺季景区与镇区的空间发展 | 第69-70页 |
4.4.2 加强淡旺季新区与老区的空间合作 | 第70-71页 |
4.4.3 优化淡旺季服务设施的建筑布局 | 第71-73页 |
4.5 制定科学弹性的服务管理 | 第73-74页 |
4.5.1 促进淡旺季旅游营销宣传 | 第73页 |
4.5.2 合理调控淡旺季旅游价格 | 第73-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