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为脉络的伍家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农村发展的需求 | 第9页 |
1.1.2 城镇化高速发展带来的影响 | 第9-10页 |
1.1.3 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 | 第10页 |
1.1.4 当前乡村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4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3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2 乡村景观及文化的概述 | 第20-31页 |
2.1 乡村景观的内涵 | 第20-25页 |
2.1.1 乡村景观的定义 | 第20-21页 |
2.1.2 乡村景观的分类 | 第21-23页 |
2.1.3 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 | 第23-25页 |
2.1.4 乡村景观的基本结构 | 第25页 |
2.2 文化的论述 | 第25-27页 |
2.2.1 文化的概念 | 第25-26页 |
2.2.2 文化的分类 | 第26-27页 |
2.2.3 文化的特性 | 第27页 |
2.3 乡村景观中文化缺失问题 | 第27-28页 |
2.3.1 对自身文化认同的不足 | 第27-28页 |
2.3.2 对乡村文化景观的破坏 | 第28页 |
2.3.3 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足 | 第28页 |
2.4 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 第28-30页 |
2.4.1 文化的保护 | 第28-29页 |
2.4.2 文化的传承 | 第29-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3 宣恩县伍家台村现状分析 | 第31-47页 |
3.1 项目概述 | 第31-34页 |
3.1.1 区位关系 | 第31-32页 |
3.1.2 历史文化背景 | 第32页 |
3.1.3 自然资源概况 | 第32-33页 |
3.1.4 社会经济及产业概况 | 第33-34页 |
3.2 SWOT分析 | 第34-37页 |
3.2.1 优势(Strength) | 第34-35页 |
3.2.2 劣势(Weakness) | 第35-36页 |
3.2.3 机遇(Opportunities) | 第36-37页 |
3.2.4 挑战(Treatens) | 第37页 |
3.3 基址分析 | 第37-44页 |
3.3.1 自然景观现状分析 | 第37-39页 |
3.3.2 聚落景观现状分析 | 第39-43页 |
3.3.3 生产景观现状分析 | 第43-44页 |
3.3.4 景观视觉质量 | 第44页 |
3.4 场地文化特征分析 | 第44-47页 |
3.4.1 产业文化 | 第45页 |
3.4.2 历史文化 | 第45页 |
3.4.3 民族文化 | 第45-47页 |
4 宣恩县伍家台村乡村景观总体规划 | 第47-68页 |
4.1 规划范围 | 第47页 |
4.2 规划定位与目标 | 第47页 |
4.2.1 规划定位 | 第47页 |
4.2.2 规划目标 | 第47页 |
4.3 规划原则与依据 | 第47-49页 |
4.3.1 规划原则 | 第47-48页 |
4.3.2 规划依据 | 第48-49页 |
4.4 规划理念 | 第49-50页 |
4.5 总体规划 | 第50-67页 |
4.5.1 总体结构 | 第51-52页 |
4.5.2 功能布局 | 第52-53页 |
4.5.3 聚落景观规划 | 第53-59页 |
4.5.4 生产景观规划 | 第59-61页 |
4.5.5 自然景观规划 | 第61-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伍家台村乡村景观详细规划 | 第68-75页 |
5.1 村落入口景观 | 第68页 |
5.2 贡茶广场 | 第68-71页 |
5.3 伍氏宗祠 | 第71-72页 |
5.4 节庆广场 | 第72-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6 结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图 | 第80-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