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文学语义的视觉解读--顾城朦胧诗的插图创作实践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4页 |
1.1 研究内容 | 第7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7-8页 |
1.2.1 朦胧诗 | 第7页 |
1.2.2 朦胧文学语义 | 第7-8页 |
1.2.3 视觉解读 | 第8页 |
1.2.4 插图 | 第8页 |
1.3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3.1 读图时代的历史使然 | 第8-9页 |
1.3.2 朦胧文学语义亟需视觉解读 | 第9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5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5.1 理论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5.2 应用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朦胧文学语义视觉解读的思维和表现特点 | 第14-18页 |
2.1 文学与视觉语义解读的思维特点 | 第14-15页 |
2.1.1 语义解读的实质:思维方式 | 第14页 |
2.1.2 文学语义解读:概念思维为主 | 第14-15页 |
2.1.3 视觉语义解读:形象思维为主 | 第15页 |
2.2 朦胧文学语义视觉解读的表现特点 | 第15-16页 |
2.2.1 元素象征化 | 第15-16页 |
2.2.2 编排意象化 | 第16页 |
2.2.3 情景“立体化” | 第16页 |
2.3 小结 | 第16-18页 |
第3章 顾城朦胧诗的插图创作实践 | 第18-36页 |
3.1 创作的缘起 | 第18页 |
3.2 顾城其人其诗 | 第18-20页 |
3.2.1 顾城其人(人物与经历介绍) | 第18-19页 |
3.2.2 顾城其诗(顾城诗的特点分析) | 第19-20页 |
3.3 顾城朦胧诗的选择 | 第20页 |
3.3.1 选择的依据 | 第20页 |
3.3.2 选择的结果 | 第20页 |
3.4 顾城朦胧诗语义的视觉解读 | 第20-35页 |
3.4.1 纯真自然:《生命幻想曲》 | 第21-24页 |
3.4.2 奔向自然:《一代人》 | 第24-26页 |
3.4.3 拥抱自然:《我是一座小城》 | 第26-28页 |
3.4.4 超越自然:《方舟》 | 第28-30页 |
3.4.5 回归自然:《滴的里滴》 | 第30-35页 |
3.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朦胧文学语义视觉解读的方法 | 第36-37页 |
4.1 朦胧文学语义的透解 | 第36页 |
4.2 象征化视觉元素的选取 | 第36页 |
4.3 意象表达的形式编排 | 第36页 |
4.4 意境营造的色彩配置 | 第36-37页 |
第5章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2页 |
个人简历 | 第42页 |
研究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