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质建模可视化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1.1 技术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地质数据库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地质体三维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开发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地质数据库设计 | 第18-46页 |
2.1 地质数据库总体结构设计 | 第18-19页 |
2.2 数据字典的建立 | 第19-31页 |
2.2.1 测量部分数据库表设计 | 第19-21页 |
2.2.2 信息源其他部分数据库表设计 | 第21-30页 |
2.2.3 数据库表设计说明 | 第30-31页 |
2.3 数据库功能实现 | 第31-45页 |
2.3.1 数据库信息录入界面设计 | 第31-38页 |
2.3.2 成果输出界面设计 | 第38-41页 |
2.3.3 界面功能实现模块 | 第41-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建模基本问题概述 | 第46-57页 |
3.1 三维地质建模概述 | 第46-47页 |
3.2 三维地质建模关键问题分析 | 第47-50页 |
3.2.1 三维地质建模难点分析 | 第47-48页 |
3.2.2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分析 | 第48-50页 |
3.3 空间离散数据的插值与拟合 | 第50-56页 |
3.3.1 曲面插值方法介绍 | 第51-54页 |
3.3.2 基于插值与逼近相结合的拟合方法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工程地质三维建模实现过程 | 第57-75页 |
4.1 工程地质建模实现框架 | 第57-58页 |
4.2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原始数据分析 | 第58-61页 |
4.2.1 地表空间数据 | 第59-60页 |
4.2.2 地下空间数据 | 第60页 |
4.2.3 地质原始数据特点分析 | 第60-61页 |
4.3 结合钻孔数据的地层划分 | 第61-66页 |
4.3.1 地层数据来源及特点 | 第61-63页 |
4.3.2 地质现象的空间特征 | 第63-64页 |
4.3.3 地层的划分 | 第64-66页 |
4.4 地质结构面的构造 | 第66-74页 |
4.4.1 NURBS结构 | 第66-70页 |
4.4.2 地表面的构建 | 第70-71页 |
4.4.3 地层分界面的构建 | 第71-72页 |
4.4.4 断层面构建 | 第72-74页 |
4.4.5 界限类地质对象建模 | 第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Catia建模 | 第75-93页 |
5.1 Catia建模概述 | 第75页 |
5.2 地表建模 | 第75-80页 |
5.2.1 点云数据形成并导入CATIA | 第76-77页 |
5.2.2 修饰点云 | 第77-78页 |
5.2.3 构建mesh地表面 | 第78-80页 |
5.3 地层分界面建模 | 第80-85页 |
5.3.1 基于钻孔资料建模的简化 | 第80-84页 |
5.3.2 基于剖面建模及其简化 | 第84-85页 |
5.3.3 结合多种勘探资料建模 | 第85页 |
5.4 覆盖层建模 | 第85-86页 |
5.5 地质体的建立 | 第86-88页 |
5.6 地质剖面生成 | 第88-92页 |
5.6.1 工程制图模块 | 第88-90页 |
5.6.2 装配设计模块 | 第90-9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工程应用实例 | 第93-98页 |
6.1 研究区域工程概况 | 第93页 |
6.2 研究区域基本地质条件 | 第93-94页 |
6.3 井冈山水电站工程三维地质建模 | 第94-9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7.1 结论 | 第98-99页 |
7.2 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