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规制下的企业低碳物流技术应用博弈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1.2.1 低碳物流理论的研究 | 第18-19页 |
1.2.2 低碳物流技术应用研究 | 第19-22页 |
1.2.3 本研究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 | 第22-24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4-28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1.3.2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3.3 主要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2章 低碳物流技术与行为主体分析 | 第28-39页 |
2.1 低碳物流特征与推进原则 | 第28-30页 |
2.1.1 低碳物流概念 | 第28页 |
2.1.2 低碳物流特征 | 第28-29页 |
2.1.3 低碳物流的推进原则 | 第29-30页 |
2.2 低碳物流应用技术 | 第30-34页 |
2.2.1 低碳仓储技术 | 第30-31页 |
2.2.2 低碳化装卸搬运技术 | 第31-32页 |
2.2.3 低碳包装技术 | 第32页 |
2.2.4 低碳运配技术 | 第32-33页 |
2.2.5 低碳流通加工技术 | 第33-34页 |
2.3 应用低碳物流技术的行为主体分析 | 第34-38页 |
2.3.1 直接实施者——企业 | 第35-36页 |
2.3.2 组织管理者——政府 | 第36-37页 |
2.3.3 行为主体相互作用分析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低碳物流技术应用的博弈分析 | 第39-52页 |
3.1 无政府规制下的企业间静态博弈 | 第39-43页 |
3.1.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1页 |
3.1.2 静态博弈分析 | 第41-43页 |
3.1.3 博弈结果分析 | 第43页 |
3.2 政府完全规制下的企业间静态博弈 | 第43-47页 |
3.2.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3.2.2 静态博弈分析 | 第44-46页 |
3.2.3 博弈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3.3 政府不完全规制下的企业间动态博弈 | 第47-50页 |
3.3.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页 |
3.3.2 动态博弈分析 | 第47-50页 |
3.3.3 博弈结果分析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低碳物流技术应用的政府规制模型 | 第52-69页 |
4.1 政府规制模型建立 | 第52-55页 |
4.2 政府激励机制分析 | 第55-65页 |
4.2.1 征收碳排放税的激励机制分析 | 第55-58页 |
4.2.2 政府财政补贴的激励机制分析 | 第58-64页 |
4.2.3 低碳物流金融支持策略分析 | 第64-65页 |
4.3 政府激励措施总结 | 第65-68页 |
4.3.1 制定低碳物流技术应用的激励政策 | 第65-67页 |
4.3.2 对企业物流行为实施低碳监管 | 第67页 |
4.3.3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企业物流与环境和谐度评价研究 | 第69-86页 |
5.1 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69-71页 |
5.2 评价模型构建及评价方法 | 第71-75页 |
5.3 实证研究 | 第75-84页 |
5.3.1 实证企业简介 | 第75页 |
5.3.2 政府规制对实证企业的影响分析 | 第75-77页 |
5.3.3 实证企业物流与环境和谐度评价 | 第77-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6.2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
附件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