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13-14页
ABSTRACT第14-15页
第1章 导论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6-19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19页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9-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9页
        1.2.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 研究综述第20-22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20-21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21-22页
    1.4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1 文献研究第22-23页
        1.4.2 实地调查研究第23页
        1.4.3 统计分析第23页
        1.4.4 抽样调查第23页
    1.5 相关概念界定第23-26页
        1.5.1 劳动力第23-24页
        1.5.2 农村劳动力第24页
        1.5.3 农村剩余劳动力第24页
        1.5.4 农民工第24-25页
        1.5.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第25-26页
第2章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第26-47页
    2.1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乡结构和农村就业结构第26-28页
        2.1.1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城乡结构第26-27页
        2.1.2 农村就业结构第27-28页
    2.2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第28-31页
        2.2.1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增长趋势情况第28-29页
        2.2.2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分布情况第29页
        2.2.3 目前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情况第29-31页
    2.3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阶段第31-35页
        2.3.1 控制流动阶段(1978-1983)第31-32页
        2.3.2 允许流动阶段(1984-1987)第32-33页
        2.3.3 控制盲流阶段(1988-1991)第33页
        2.3.4 规范流动阶段(1992-2000)第33-34页
        2.3.5 公平流动阶段(2001-至今)第34-35页
    2.4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第35-40页
        2.4.1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域性特征第35-38页
        2.4.2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群体性特点第38-39页
        2.4.3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构成特点第39页
        2.4.4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状态特点第39-40页
    2.5 山东省当前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情况第40-44页
        2.5.1 山东省当前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第40-43页
        2.5.2 山东省当前可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第43-44页
    2.6 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第44-47页
        2.6.1 新增农村力转移依然很大,但将趋平稳第44-45页
        2.6.2 转移区域更加广泛,将呈现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趋势第45页
        2.6.3 就业岗位更加多样化,劳动力转移将会渗透到各行各业第45页
        2.6.4 从转移对象看,劳动者的素质将会越来越高第45-46页
        2.6.5 从供需看,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第46-47页
第3章 山东省劳动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47-52页
    3.1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第47-50页
        3.1.1 就业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第47-48页
        3.1.2 工资待遇水平普遍低第48页
        3.1.3 社会保险参保率低下第48页
        3.1.4 公共服务不到位第48-49页
        3.1.5 合法权益难以维护第49页
        3.1.6 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与进城务工人员素质技能偏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第49-50页
    3.2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问题的成因第50-52页
        3.2.1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若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第50页
        3.2.2 现行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群体权益难以维护第50页
        3.2.3 劳动力市场发育不足导致政府部门管理服务的缺失第50-51页
        3.2.4 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低,也是产生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若干问题的重要因素第51-52页
第4章 加强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和建议第52-60页
    4.1 加强制度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制度保障第52-54页
        4.1.1 建立平等就业制度,实现平等就业第52页
        4.1.2 完善权益保障制度,依法提供保障第52-53页
        4.1.3 创新土地流转制度,维护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第53页
        4.1.4 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第53-54页
    4.2 加强组织,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推动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第54-55页
        4.2.1 加快发展二、三产业第54页
        4.2.2 加大城市化进程推进力度,扩大非农领域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容量第54-55页
        4.2.3 必须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努力扩大转移力度第55页
    4.3 强化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适应能力第55-56页
        4.3.1 转变目前以学历为主的教育观念,实行基础义务教育和技能教育并重的教育模式第55页
        4.3.2 紧密结合实际,开创适合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新路子第55-56页
        4.3.3 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农民工的素质第56页
    4.4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服务第56-58页
        4.4.1 健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第56-57页
        4.4.2 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第57页
        4.4.3 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息化建设第57-58页
    4.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适合进城务工人员参保的保障制度第58-60页
        4.5.1 分类分层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第58-59页
        4.5.2 规范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管理第59页
        4.5.3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附表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UTAUT模型的消费者网络团购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