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7-8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与过程 | 第9-10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 第11-19页 |
2.1 关于数学微课的概述 | 第11-13页 |
2.1.1 国内外对数学微课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1.2 微课的概念界定 | 第12页 |
2.1.3 数学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 第12-13页 |
2.2 关于APOS理论的概述 | 第13-19页 |
2.2.1 APOS理论的来源与基础 | 第13-14页 |
2.2.2 国内外对APOS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2.2.3 基于APOS理论设计的微课研究 | 第17-19页 |
第3章 基于APOS理论的数学概念微课设计策略 | 第19-36页 |
3.1 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问题 | 第19-22页 |
3.1.1 数学概念的界定 | 第19页 |
3.1.2 数学概念的基本特征 | 第19-20页 |
3.1.3 数学概念学习的基本形式 | 第20-21页 |
3.1.4 影响数学概念学习的因素 | 第21-22页 |
3.2 APOS理论的内涵与四阶段特征 | 第22-24页 |
3.3 数学概念教学常态课与APOS理论概念教学的对比分析 | 第24-27页 |
3.3.1 概念教学常态课的特征 | 第24-25页 |
3.3.2 基于APOS理论指导下的概念教学特征 | 第25-26页 |
3.3.3 对比分析概念教学常态课与结合APOS理论概念教学的优劣 | 第26-27页 |
3.4 实数概念课运用APOS理论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第27-30页 |
3.4.1 教材编排建议 | 第27-29页 |
3.4.2 学生认知结构 | 第29-30页 |
3.5 基于APOS理论的实数概念微课的设计策略 | 第30-36页 |
3.5.1 活动阶段——创设情境,参与活动 | 第30-32页 |
3.5.2 过程阶段——提问导向,经历过程 | 第32-33页 |
3.5.3 对象阶段——变式概念,辨析本质 | 第33-34页 |
3.5.4 图式阶段——突出联系,形成结构 | 第34-36页 |
第4章 APOS理论指导下实数概念微课的教学设计案例 | 第36-89页 |
4.1 《看见无理数》的教学案例分析 | 第36-55页 |
4.1.1 微课背景与策略浅析 | 第36页 |
4.1.2 微课教学设计策略的新旧对比 | 第36-44页 |
4.1.3 微课优化前、后的教学实录分析 | 第44-55页 |
4.2 《再探“数”家族》的教学案例分析 | 第55-73页 |
4.2.1 微课背景与策略浅析 | 第55页 |
4.2.2 微课教学设计策略的新旧对比 | 第55-62页 |
4.2.3 微课优化前、后的教学实录分析 | 第62-73页 |
4.3 《回首“数”运算》的教学案例分析 | 第73-89页 |
4.3.1 微课背景与策略浅析 | 第73-74页 |
4.3.2 微课教学设计策略的新旧对比 | 第74-80页 |
4.3.3 微课优化前、后的教学实录分析 | 第80-89页 |
第5章 基于APOS理论的实数概念微课的评价分析 | 第89-113页 |
5.1 问卷调查 | 第89-111页 |
5.1.1 调查目的 | 第89页 |
5.1.2 调查对象 | 第89页 |
5.1.3 调查过程概况 | 第89页 |
5.1.4 数据分析与结果 | 第89-111页 |
5.2 个案访谈 | 第111-113页 |
5.2.1 访谈目的 | 第111页 |
5.2.2 访谈对象 | 第111页 |
5.2.3 访谈提纲与结果 | 第111-113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113-115页 |
6.1 研究回顾 | 第113页 |
6.1.1 对基于APOS理论研究的回顾 | 第113页 |
6.1.2 对微课教学调查研究的回顾 | 第113页 |
6.2 研究结论 | 第113-114页 |
6.3 研究反思 | 第114页 |
6.4 研究展望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8页 |
附录 | 第118-124页 |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题目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