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33页 |
1.1 海带生物学概述 | 第11-13页 |
1.1.1 海带基本生物学特征 | 第11-13页 |
1.1.2 海带应用价值 | 第13页 |
1.2 海带育种技术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14-22页 |
1.3.1 作图群体 | 第15-16页 |
1.3.2 建图用分子标记 | 第16-21页 |
1.3.3 建图方法 | 第21-22页 |
1.4 QTL定位 | 第22-28页 |
1.4.1 QTL定位的原理与方法 | 第22-27页 |
1.4.2 QTL定位的应用与局限性 | 第27-28页 |
1.5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1.6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QTL定位发展前景 | 第30-31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4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3-36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2.2.2 相关试剂及配置方法 | 第34-3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6-47页 |
2.3.1 海带数量性状测量与分析 | 第36-37页 |
2.3.2 海带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37-38页 |
2.3.3 引物筛选 | 第38-43页 |
2.3.4 多态性引物在海带F2分离群中的应用 | 第43-44页 |
2.3.5 数据记录与统计分析 | 第44页 |
2.3.6 海带遗传图谱构建 | 第44-46页 |
2.3.7 海带数量性状的 QTL 定位 | 第46-47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84页 |
3.1 海带数量性状测量与分析 | 第47-52页 |
3.1.1 亲本、F1 叶片长度和宽度性状对比 | 第47-48页 |
3.1.2 性状在F2 群体中的变异分布 | 第48-52页 |
3.2 海带基因组DNA提取 | 第52-54页 |
3.3 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第54-56页 |
3.3.1 AFLP标记 | 第54页 |
3.3.2 SRAP标记 | 第54-55页 |
3.3.3 SSR标记 | 第55-56页 |
3.4 条带统计与分析 | 第56页 |
3.5 标记偏分离检测 | 第56-62页 |
3.5.1 显性标记(AFLP标记和SRAP标记) | 第56-60页 |
3.5.2 共显性标记(SSR) | 第60-62页 |
3.6 海带遗传连锁图谱 | 第62-70页 |
3.6.1 JionMap 3.0 软件构建的连锁图谱 | 第62-64页 |
3.6.2 MapMaker 软件构建的连锁图谱 | 第64-66页 |
3.6.3 JionMap 图谱与 MapMaker 图谱比较 | 第66-70页 |
3.7 海带数量性状 QTL 定位 | 第70-84页 |
3.7.1 JionMap 3.0 软件构建图谱后利用 CIM 法 QTL 定位 | 第70-72页 |
3.7.2 JionMap 3.0 软件构建图谱后利用 IM 法 QTL 定位 | 第72-74页 |
3.7.3 MapMaker 软件构建图谱后利用 CIM 法 QTL 定位 | 第74-77页 |
3.7.4 MapMaker 软件构建图谱后利用 IM 法 QTL 定位 | 第77-79页 |
3.7.5 四种 QTL 定位方法的比较 | 第79-84页 |
4 讨论 | 第84-91页 |
4.1 作图群体的构建 | 第84-85页 |
4.2 作图标记的选择 | 第85-86页 |
4.3 偏分离现象 | 第86-87页 |
4.4 海带遗传连锁图谱特征 | 第87-89页 |
4.5 海带数量性状 QTL 分析 | 第89-91页 |
5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2页 |
附录 | 第102-105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个人简历 | 第10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