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

李碧华与弗兰纳里·奥康纳审丑视角比较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13页
    0.1 课题来源与意义第8-10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第10-13页
1. 李碧华与奥康纳审丑视角之成因第13-22页
    1.1 审丑定义及价值第13-15页
    1.2 两位作家的创作背景与经历第15-18页
        1.2.1 李碧华创作背景与经历第15-16页
        1.2.2 奥康纳创作背景与经历第16-18页
    1.3 两位作家的宗教观、宿命观与女性意识第18-22页
        1.3.1 李碧华宿命观与奥康纳宗教观第18-19页
        1.3.2 李碧华与奥康纳女性意识第19-22页
2. 审丑视角比较第22-36页
    2.1 两位作家人物形象塑造比较第22-27页
        2.1.1 女性形象审丑比较第22-25页
        2.1.2 男性形象审丑比较第25-27页
    2.2 两位作家审丑表现比较第27-32页
        2.2.1 场景、环境描写比较第27-29页
        2.2.2 叙述、人物语言描写比较第29-30页
        2.2.3 心理、肖像描写比较第30-32页
    2.3 创作风格审丑比较第32-36页
        2.3.1 象征寓意比较第32-33页
        2.3.2 诡异与怪诞比较第33-36页
3. 思想观念与审丑第36-43页
    3.1 审丑视角下两位作家宗教观、宿命观第36-38页
        3.1.1 宿命观与审丑第36-37页
        3.1.2 宗教观与审丑第37-38页
    3.2 两位作家女性观与审丑第38-39页
        3.2.1 李碧华女性观与审丑第38-39页
        3.2.2 奥康纳女性观与审丑第39页
    3.3 两位作家审丑的现代价值第39-43页
        3.3.1 李碧华审丑的现代价值第40-41页
        3.3.2 奥康纳的现代审丑价值第41-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裂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下一篇:二甲双胍对实验性大鼠肝癌发生的影响及其VEGF、P53表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