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2 主要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1.3.1 国外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 | 第9-11页 |
1.3.2 国内文献研究概述 | 第11-13页 |
1.3.3 现有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1.5.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页 |
1.5.2 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1 农村劳动力 | 第16页 |
2.1.2 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16页 |
2.1.3 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16-17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1 配第--克拉克定理 | 第17页 |
2.2.2 库兹涅茨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青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 | 第18-26页 |
3.1 青州市农村人口及劳动力概况 | 第18-19页 |
3.1.1 青州市社会经济概况 | 第18页 |
3.1.2 青州市农村人口及劳动力概况 | 第18-19页 |
3.1.3 青州市农村劳动力状况的特点 | 第19页 |
3.2 青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算 | 第19-22页 |
3.2.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算方法说明 | 第19-20页 |
3.2.2 对青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算 | 第20-22页 |
3.2.3 总结 | 第22页 |
3.3 青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及成因 | 第22-25页 |
3.3.1 青州市剩余劳动力的特点 | 第22-23页 |
3.3.2 青州市剩余劳动力成因 | 第23-25页 |
3.4 青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 第25-26页 |
3.4.1 转移人数多,规模庞大 | 第25页 |
3.4.2 转移地区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 | 第25-26页 |
第四章 青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4.1 第一产业吸收劳动力能力有限 | 第26页 |
4.2 城镇失业人口增多,就业形势严峻 | 第26-27页 |
4.3 城镇化率较低,中小城镇和大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均衡 | 第27页 |
4.4 农村耕地流失严重,人均耕地占有量低 | 第27页 |
4.5 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大量应用 | 第27-28页 |
4.6 农村人均收入增长较快,但同时农村家庭支出不断增加 | 第28页 |
4.7 人口增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 第28页 |
4.8 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 第28-30页 |
第五章 青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0-35页 |
5.1 研究方法介绍 | 第30-32页 |
5.1.1 研究变量 | 第30页 |
5.1.2 研究假设 | 第30-32页 |
5.2 数据来源以及描述统计 | 第32页 |
5.3 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4页 |
5.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35-38页 |
6.1 结论 | 第35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35-38页 |
6.2.1 大力发展地区经济 | 第35-36页 |
6.2.2 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财政投入 | 第36页 |
6.2.3 创新青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 | 第36页 |
6.2.4 强化劳务中介组织作用 | 第36-37页 |
6.2.5 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