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广府服饰文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Contents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标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清末民初的广府服饰特征 | 第16-42页 |
2.1 清末民初的广府女性服饰特征 | 第16-26页 |
2.1.1 清末民初的广府女性服装特征 | 第16-21页 |
2.1.2 清末民初的广府女性配饰特征 | 第21-26页 |
2.2 清末民初的广府男性服饰特征 | 第26-39页 |
2.2.1 清末民初的广府男性服装特征 | 第26-34页 |
2.2.2 清末民初的广府男子配饰特征 | 第34-39页 |
2.3 清末民初的广府儿童服饰特征 | 第39-42页 |
2.3.1 童袍 | 第39-40页 |
2.3.2 童褂 | 第40页 |
2.3.3 童马甲 | 第40页 |
2.3.4 配饰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清末民初的广府服饰形象特征 | 第42-59页 |
3.1 女性服饰形象 | 第42-48页 |
3.1.1 上流社会女性服饰形象 | 第42-43页 |
3.1.2 女学生服饰形象 | 第43-44页 |
3.1.3 妈姐服饰形象 | 第44-45页 |
3.1.4 女工服饰形象 | 第45页 |
3.1.5 疍家女的服饰形象 | 第45-48页 |
3.2 男性服饰形象 | 第48-54页 |
3.2.1 官宦、富裕阶层男性服饰形象 | 第48-51页 |
3.2.2 民间男性服饰形象 | 第51-54页 |
3.3 儿童服饰形象 | 第54-59页 |
3.3.1 官宦家庭儿童服饰形象 | 第54-55页 |
3.3.2 留美儿童服饰形象 | 第55-57页 |
3.3.3 民间儿童服饰形象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影响清末民初广府地区服饰文化的因素 | 第59-74页 |
4.1 地理因素 | 第59页 |
4.2 纺织品贸易 | 第59-61页 |
4.3 服饰与习俗 | 第61-64页 |
4.4 摄影业、广告业对服装的影响 | 第64-66页 |
4.5 辛亥革命对服饰的影响 | 第66-68页 |
4.6 清末民初的广府服饰民族品牌 | 第68-74页 |
4.6.1 利工民 | 第69-70页 |
4.6.2 继昌隆缫丝厂 | 第70页 |
4.6.3 公平合发祥布店(号头“浩记”) | 第70-71页 |
4.6.4 信孚服装店 | 第71页 |
4.6.5 盛记布店 | 第71页 |
4.6.6 李占记钟表首饰行 | 第71页 |
4.6.7 新风尚公司 | 第71-72页 |
4.6.8 广州大学鞋业 | 第72页 |
4.6.9 文华洋服店 | 第72页 |
4.6.10 李裕兴针织厂 | 第72-73页 |
4.6.11 亚细亚洋服公司 | 第73页 |
4.6.12 金陵洋服 | 第73-7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学术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