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第一节 卟啉酞菁及三明治型卟啉酞菁化合物研究概况 | 第13-19页 |
一、卟啉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二、酞菁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三、三明治型卟啉酞菁化合物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四、卟啉酞菁配合物的潜在应用价值 | 第16-19页 |
第二节 手性超分子的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一、手性及其意义 | 第19页 |
二、超分子化学概述 | 第19-21页 |
三、手性超分子及手性表达研究 | 第21-22页 |
四、手性酞菁超分子研究概况 | 第22-25页 |
第三节 卟啉、酞菁化合物自组装纳米结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一、分子组装过程及其方法 | 第25页 |
二、卟啉、酞菁配合物的超分子自组装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第二章 中心金属对手性酞菁的自组装形貌、维度及手性的影响的研究 | 第33-60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35-40页 |
一、试剂及仪器 | 第35-36页 |
二、实验步骤 | 第36-39页 |
三、纳米材料的制取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53页 |
一、酞菁衍生物1-4的设计、合成及表征 | 第40-42页 |
二、电子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表征 | 第42-45页 |
三、聚集体的形貌表征 | 第45-47页 |
四、X射线衍射(XRD)表征 | 第47-49页 |
五、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49-50页 |
六、傅立叶变换红外(IR)光谱表征 | 第50-53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第三章 三明治型混杂卟啉酞菁双层稀土金属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自组装性质的研究 | 第60-79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60-62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一、试剂及仪器 | 第62页 |
二、实验步骤 | 第62-64页 |
三、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64页 |
四、单晶培养 | 第64-65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65-74页 |
一、单晶分子结构X射线分析 | 第65-68页 |
二、电子吸收光谱 | 第68-69页 |
三、聚集体的形貌表征 | 第69-70页 |
四、聚集体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70-73页 |
五、傅立叶红外(IR)光谱波表征 | 第73-74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