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后期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整顿与改革研究
目录 | 第4-5页 |
CONTESTS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方法、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理论界定及信用社改革发展历程回顾 | 第15-21页 |
一、相关理论界定 | 第15-16页 |
二、农信社发展历程回顾 | 第16-21页 |
第二章 “文革”后期农信社整顿与改革的动因 | 第21-26页 |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信用社陷于无政府状态 | 第21-22页 |
二、贫下中农管理体制加剧信用社混乱 | 第22-26页 |
第三章 农信社整顿与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26-32页 |
一、高度的计划管理体制 | 第26-28页 |
二、国家包办下的“金融合作” | 第28-32页 |
第四章 各项整顿与改革措施的推进 | 第32-47页 |
一、信用社改革措施的提出 | 第32-34页 |
二、各方对信用社整顿与改革的反应 | 第34-36页 |
三、改革启动后各地区的初步整顿情况 | 第36-37页 |
四、各项改革措施的全面推进 | 第37-47页 |
第五章 整顿与改革成效及评价 | 第47-58页 |
一、改革收效显著——信用社重归发展轨道 | 第47-51页 |
二、整改“副作用”——国家包办弊病凸显 | 第51-54页 |
三、整顿与改革评价 | 第54-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附表:“文革”时期全国及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业务表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