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油气管道概述 | 第13-15页 |
1.3.2 油气管道腐蚀与防护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2章 油气管道的腐蚀破坏形态、损伤评价及影响因素 | 第19-42页 |
2.1 国内某油田火驱尾气组成分析 | 第19-20页 |
2.2 CO_2和H_2S腐蚀破坏形态 | 第20-24页 |
2.2.1 CO_2腐蚀的破坏形态 | 第20-22页 |
2.2.2 H_2S腐蚀的破坏形态 | 第22-24页 |
2.3 油气管道内腐蚀损伤程度评价 | 第24-25页 |
2.3.1 管道腐蚀损伤等级评价方法 | 第24页 |
2.3.2 管道腐蚀损伤类别划分 | 第24-25页 |
2.4 油气管道腐蚀影响因素 | 第25-38页 |
2.4.1 CO_2腐蚀影响因素 | 第25-31页 |
2.4.2 H_2S腐蚀影响因素 | 第31-35页 |
2.4.3 H_2S/CO_2共存腐蚀影响因素 | 第35-38页 |
2.5 油气管材内腐蚀检测技术 | 第38-41页 |
2.6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CO_2/H_2S对油气管道腐蚀规律实验研究 | 第42-78页 |
3.1 CO_2对油气管道的腐蚀规律研究 | 第42-57页 |
3.1.1 CO_2对油气管道的腐蚀机理 | 第42-44页 |
3.1.2 CO_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 第44-48页 |
3.1.3 CO_2腐蚀实验研究 | 第48-57页 |
3.2 H_2S对油气管道的腐蚀规律研究 | 第57-64页 |
3.2.1 H_2S对油气管道腐蚀机理 | 第57-58页 |
3.2.2 H_2S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 第58-59页 |
3.2.3 H_2S腐蚀实验研究 | 第59-64页 |
3.3 H_2S/CO_2共存时对油气管道腐蚀的研究 | 第64-75页 |
3.3.1 H_2S/CO_2共存时腐蚀机理 | 第64-65页 |
3.3.2 H_2S/CO_2共存时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 第65-67页 |
3.3.3 H_2S/CO_2共存时腐蚀实验研究 | 第67-75页 |
3.4 脱水后H_2S/CO_2对油气管道腐蚀实验研究 | 第75-76页 |
3.5 小结 | 第76-78页 |
第4章 H_2S/CO_2内腐蚀对管道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78-100页 |
4.1 管道内腐蚀缺陷的形成机理 | 第78页 |
4.2 腐蚀缺陷管道的剩余强度评价方法 | 第78-80页 |
4.3 腐蚀管道剩余强度有限元分析 | 第80-92页 |
4.3.1 腐蚀缺陷模型建立 | 第80-81页 |
4.3.2 轴向单点蚀缺陷 | 第81-83页 |
4.3.3 轴向双点蚀缺陷 | 第83-85页 |
4.3.4 周向单点蚀缺陷 | 第85-86页 |
4.3.5 周向双点蚀缺陷 | 第86-88页 |
4.3.6 均匀腐蚀缺陷对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 | 第88-89页 |
4.3.7 混合缺陷对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 | 第89-92页 |
4.4 腐蚀管道承压能力的评价方法分析 | 第92-96页 |
4.5 管道剩余寿命的研究 | 第96-98页 |
4.5.1 剩余寿命预测的方法 | 第96-97页 |
4.5.2 剩余寿命有限元分析 | 第97-98页 |
4.6 小结 | 第98-100页 |
第5章 油气管道防护技术研究 | 第100-120页 |
5.1 缓蚀剂的基础知识 | 第100-106页 |
5.1.1 缓蚀剂分类 | 第100-102页 |
5.1.2 缓蚀剂的影响因素 | 第102-103页 |
5.1.3 缓蚀剂性能评价 | 第103-105页 |
5.1.4 缓蚀剂的应用 | 第105-106页 |
5.2 缓蚀剂失重实验研究 | 第106-112页 |
5.2.1 实验器材与方法 | 第106-109页 |
5.2.2 温度对缓蚀剂ZK-81L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5.2.3 缓蚀剂浓度对缓蚀剂ZK-81L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5.3 缓蚀剂电化学实验研究 | 第112-115页 |
5.3.1 实验器材与方法 | 第112-113页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13-115页 |
5.4 其他防护技术 | 第115-118页 |
5.4.1 阴极保护方法 | 第115-117页 |
5.4.2 涂镀层防护技术 | 第117页 |
5.4.3 复合管防护技术 | 第117-118页 |
5.4.4 做好在线检测和监测工作 | 第118页 |
5.5 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6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20-123页 |
6.1 结论 | 第120-122页 |
6.2 创新点 | 第122页 |
6.3 展望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