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污泥与木屑混合成型燃料燃烧的二次污染物排放规律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8-34页
    1.1 引言第18-19页
    1.2 污泥能源化利用第19-24页
        1.2.1 微生物燃料电池第19-20页
        1.2.2 热解第20-21页
        1.2.3 超临界水氧化法第21-22页
        1.2.4 液化第22页
        1.2.5 气化第22-23页
        1.2.6 燃烧和混烧第23-24页
    1.3 污泥干化以及成型第24-27页
        1.3.1 污泥的干化第24-25页
        1.3.2 污泥的成型第25-27页
    1.4 污泥的成型前后的燃烧特性第27-29页
        1.4.1 污泥成型前的燃烧特性第27页
        1.4.2 污泥成型后的燃烧特性第27-29页
    1.5 污泥燃烧污染物排放规律第29-31页
        1.5.1 污泥燃烧常规污染物和重金属排放第29页
        1.5.2 污泥燃烧二噁英的排放第29-31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1-34页
        1.6.1 研究目的第31页
        1.6.2 研究意义第31-32页
        1.6.3 研究内容第32-34页
第2章 污泥生物质成型及焚烧试验第34-54页
    2.1 前言第34页
    2.2 原料与方法第34-42页
        2.2.1 原料第34-36页
        2.2.2 成型方法第36-37页
        2.2.3 链条炉的基本信息第37-40页
        2.2.4 低位热值的测定和换算方法第40页
        2.2.5 破碎率测定方法第40-41页
        2.2.6 密度第41页
        2.2.7 强度分析第41-42页
    2.3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42-52页
        2.3.1 原料分析结果第42-43页
        2.3.2 生物质污泥固体成型燃料外观第43-46页
        2.3.3 成型燃料的破碎率第46-47页
        2.3.4 成型燃料颗粒直径第47页
        2.3.5 生物质污泥固体成型燃料密度第47-48页
        2.3.6 成型燃料含水率及热值第48-49页
        2.3.7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元素分析第49-50页
        2.3.8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燃烧状况第50-52页
    2.4 结论第52-54页
第3章 污泥与木屑混合成型燃料燃烧过程中二噁英的排放、分布特征与质量平衡研究第54-71页
    3.1 前言第54-55页
    3.2 原料与方法第55-56页
        3.2.1 原料第55页
        3.2.2 重金属分析方法第55-56页
        3.2.3 二噁英的分析第5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6-70页
        3.3.1 常规污染物和锅炉的运行条件第56-59页
        3.3.2 污泥与木屑混合成型燃料燃烧过程中二噁英的排放规律、质量平衡和分布特征第59-62页
        3.3.3 输入和输入二嗯英的同系物分布第62-67页
        3.3.4 重金属的质量平衡和分布特征第67-70页
    3.4 小结第70-71页
第4章 污泥与木屑混合成型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与炉渣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移动性和植物可吸收性第71-87页
    4.1 前言第71-72页
    4.2 实验方法第72-74页
        4.2.1 连续萃取方法(BCR)第72-73页
        4.2.2 毒性特征沥滤方法TCLP第73-74页
        4.2.3 重金属的植物可吸收性第74页
        4.2.4 数据分析第7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4-86页
        4.3.1 重金属总量第74-75页
        4.3.2 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第75-82页
            4.3.2.1 铅第79页
            4.3.2.2 锌第79页
            4.3.2.3 铜第79-80页
            4.3.2.4 铬第80页
            4.3.2.5 镉第80页
            4.3.2.6 砷第80-81页
            4.3.2.7 镍第81页
            4.3.2.8 与其他结果比较和启示第81页
            4.3.2.9 飞灰与炉渣的比较第81-82页
        4.3.3 TCLP第82-84页
        4.3.4 重金属的植物可吸收性第84-86页
    4.4 小结第86-87页
第5章 污泥及成型燃料燃烧灰渣中重金属环境风险的定量分析第87-99页
    5.1 引言第87-88页
    5.2 风险评价方法第88-91页
        5.2.1 生物可利用度和生态毒性第88-89页
        5.2.2 地累积指数(GAI)第89页
        5.2.3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第89-90页
        5.2.4 风险评估模型法(RAC)第90页
        5.2.5 数据分析第90-9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1-98页
        5.3.1 生物可利用度和生态毒性评价第91-92页
        5.3.2 基于GAI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第92-94页
        5.3.3 基于PERI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第94-96页
        5.3.4 基于RAC的环境风险评价第96-97页
        5.3.5 三种环境风险评价方法GAI、PERI和RAC)结果的比较第97页
        5.3.6 飞灰和炉渣之间评价结果的比较第97-98页
    5.4 小结第98-99页
第6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第99-102页
    6.1 结论第99-100页
    6.2 创新点第100页
    6.3 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2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1-123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申请的发明专利第123-125页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研究课题第125-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凸包的模式识别方法及其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下一篇:轴颈误差和电磁偏心对动静压电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