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燕大1817×北农6号RIL群体农艺性状QTL定位和BSR-Seq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9页
    1.1 作物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研究进展第12-18页
        1.1.1 QTL定位的理论基础第13页
        1.1.2 用于QTL定位的群体第13-15页
        1.1.3 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的分子标记第15-17页
        1.1.4 QTL主要的作图方法第17-18页
    1.2 小麦农艺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第18-22页
        1.2.1 耐盐相关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2.2 芽期根系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2.3 籽粒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第20页
        1.2.4 株高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1.2.5 旗叶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1.2.6 实心茎秆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第22页
    1.3 BSR-Seq在基因定位中的研究进展第22-27页
        1.3.1 集群分离分析法(BSA)第22-23页
        1.3.2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第23-25页
        1.3.3 转录组测序(RNA-Seq)第25页
        1.3.4 BSR-Seq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第25-27页
    1.4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7-29页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1.4.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第二章 燕大1817/北农6号RIL群体D基因组遗传连锁图谱的加密第29-4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9-33页
        2.1.1 试验材料第29页
        2.1.2 试验方法第29-3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2.2.1 测序数据质控后质量评价及统计第33-34页
        2.2.2 转录组变异挖掘第34-36页
        2.2.3 SNP基因分型及图谱构建第36-38页
    2.3 讨论第38-40页
        2.3.1 小麦D基因组多态性水平低第38页
        2.3.2 利用RNA-Seq的方法挖掘多态性分子标记第38-40页
第三章 燕大1817/北农6号RIL群体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第40-6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3.1.1 试验材料第40页
        3.1.2 试验方法第40-4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2-61页
        3.2.1 小麦苗期耐盐性状第42-58页
        3.2.2 小麦芽期根系性状第58-59页
        3.2.3 小麦穗发芽抗性第59-61页
    3.3 讨论第61-68页
        3.3.1 小麦苗期耐盐性状的QTL定位第61-65页
        3.3.2 小麦芽期根系性状的QTL定位第65-67页
        3.3.3 抗穗发芽主效QTL QPhs.cau-3A.2的比较基因组学定位第67-68页
第四章 燕大1817/北农6号RIL群体农艺性状QTL的BSR-Seq分析第68-9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8-71页
        4.1.1 试验材料第68-69页
        4.1.2 试验方法第69-7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71-85页
        4.2.1 测序结果质量评估及统计第71-73页
        4.2.2 转录组变异挖掘第73-75页
        4.2.3 变异(SNP)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第75-85页
    4.8 讨论第85-90页
        4.8.1 小麦茎秆实心性状基因定位第85-86页
        4.8.2 小麦产量性状QTL定位第86-87页
        4.8.3 小麦旗叶宽度性状QTL定位第87页
        4.8.4 小麦株高QTL定位第87-88页
        4.8.5 小麦芽期根数性状QTL定位第88页
        4.8.6 BSR-Seq在QTL定位中的可行性第88-90页
第五章 结论第90-91页
附图1 燕大1817/北农6号RIL群体加密后的遗传连锁图谱及控制苗期耐盐相关性状和芽期根系性状的QTL第91-100页
附表1 本研究所用引物序列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个人简介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玉米根系生物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下一篇:蔬菜根结线虫病生物熏蒸控制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