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9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国际背景 | 第10页 |
·国内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目的 | 第11-12页 |
·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7页 |
·国外 | 第12-15页 |
·理论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实践概况 | 第13-15页 |
·国内 | 第15-17页 |
·关于排污权的概念、性质 | 第15页 |
·关于排污权交易 | 第15-16页 |
·关于排污权初始分配问题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7页 |
·综合分析法 | 第17页 |
·实证分析法 | 第17-18页 |
·法律经济学分析方法 | 第18页 |
·理论联系实际法 | 第18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排污权及其初始分配问题概述 | 第19-27页 |
·排污权的概念、性质 | 第19页 |
·排污权的概念 | 第19页 |
·排污权的性质 | 第19页 |
·排污权交易的起源、概念、一般做法 | 第19-20页 |
·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法的正义与效率价值 | 第20-21页 |
·法的秩序与自由价值 | 第21页 |
·科斯定理和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论 | 第21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21-22页 |
·资源稀缺性理论 | 第22页 |
·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2-24页 |
·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实行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 | 第23-24页 |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内涵及其在排污权交易中所处的地位、意义 | 第24-27页 |
·初始分配内涵 | 第24-26页 |
·总量控制 | 第24-25页 |
·初次分配 | 第25-26页 |
·初始分配是排污权交易基础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国外相关经验的借鉴 | 第27-31页 |
·美国 | 第27-28页 |
·西欧 | 第28-30页 |
·日本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我国排污权初始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8页 |
·排污权初始分配相关案例 | 第31-34页 |
·太原市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 | 第31页 |
·江苏省的排污权交易 | 第31-32页 |
·浙江省的排污权政策 | 第32-33页 |
·上海市的水排污权交易 | 第33-34页 |
·哈龙灭火剂案例 | 第34页 |
·我国异地排污权交易 | 第34-35页 |
·排污权初始分配中的问题 | 第35-38页 |
·现实社会状况方面 | 第35-36页 |
·科学技术水平方面 | 第36页 |
·法律制度方面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我国排污权初始分配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 第38-47页 |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原则 | 第38-40页 |
·协调发展原则 | 第38页 |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 第38页 |
·公众参与原则 | 第38-39页 |
·效率原则 | 第39页 |
·总量控制原则 | 第39页 |
·污染物申报登记原则 | 第39页 |
·排污权初始分配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原则 | 第39-40页 |
·我国排污权初始分配法律制度构建 | 第40-44页 |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0-43页 |
·完善我国相关立法 | 第40-41页 |
·完善地方法规的制定 | 第41-43页 |
·发展和完善总量控制制度 | 第43-44页 |
·完善相关制度 | 第44-47页 |
·完善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 | 第44-45页 |
·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