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8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环境问题日趋严峻 | 第11页 |
·技术及其发展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 第11-12页 |
·技术及其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第12页 |
·选题的依据 | 第12-15页 |
·现实依据 | 第12-13页 |
·理论依据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技术的生态批判 | 第18-23页 |
·技术的非生态效应 | 第18-19页 |
·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 第18页 |
·人文精神普遍失落 | 第18-19页 |
·社会发展不能持续 | 第19页 |
·对技术的生态学思考 | 第19-21页 |
·人类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 | 第19-20页 |
·技术本身存在发展的负效应 | 第20页 |
·人类对技术的不当使用加剧了技术的非生态效应 | 第20-21页 |
·传统技术创新并未改变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21-22页 |
·传统技术创新思维模式上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第21页 |
·传统技术创新发展观上存在缺陷 | 第21-22页 |
·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上存在缺陷 | 第22页 |
·传统技术创新生态缺位的评价标准 | 第22页 |
·技术该走向何方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技术生态化 | 第23-28页 |
·技术生态化内涵的理解 | 第23-25页 |
·技术生态化的生态学理解 | 第23-24页 |
·技术生态化的经济学内涵 | 第24页 |
·技术生态化的社会学内涵 | 第24-25页 |
·技术生态化的一般特征 | 第25页 |
·技术生态化需遵循的原则 | 第25-26页 |
·综合发展的原则 | 第25页 |
·协调发展的原则 | 第25页 |
·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25-26页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26页 |
·技术生态化的实现意义 | 第26-28页 |
·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 第26页 |
·有利于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 第26页 |
·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26页 |
·有利于推动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技术生态化的社会建构 | 第28-37页 |
·技术生态化社会建构的提出 | 第28-32页 |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 第28-30页 |
·技术社会建构的提出及内涵 | 第30页 |
·技术生态化背景中社会建构的新趋势 | 第30-32页 |
·技术生态化社会建构需遵循的原则 | 第32-33页 |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原则 | 第32页 |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 第32-33页 |
·多利益协调发展的原则 | 第33页 |
·技术生态化社会建构的途径 | 第33-37页 |
·重塑技术创新的价值体系,促进技术生态化的社会认同与整合 | 第33-34页 |
·调整技术创新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推动技术生态化价值规范的制度化 | 第34-35页 |
·从宏观上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努力构建技术生态化体系 | 第35-37页 |
第五章 促进技术生态化的一般机制 | 第37-45页 |
·当前我国技术生态化的现状 | 第37-38页 |
·生态技术创新意识逐步增强 | 第37页 |
·区域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展开 | 第37页 |
·生态技术创新效益日益显现 | 第37-38页 |
·我国技术生态化面临的主要社会障碍 | 第38-39页 |
·思想认识上存在差距 | 第38页 |
·传统政绩观的弊端 | 第38页 |
·技术生态化的社会动力不足 | 第38-39页 |
·促进技术生态化的一般机制 | 第39-45页 |
·社会动力机制 | 第39-42页 |
·社会激励机制 | 第42页 |
·社会控制机制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