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生态文明 | 第21页 |
2.1.2 农村经济 | 第21-22页 |
2.1.3 农村林业经济 | 第22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页 |
2.2.2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2-23页 |
2.2.3 生态效益补偿理论 | 第23-24页 |
2.2.4 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理论 | 第24-27页 |
3 广西农村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 第27-34页 |
3.1 广西区位条件 | 第27-28页 |
3.2 广西林业发展状况 | 第28-29页 |
3.3 广西林业经济状况 | 第29-34页 |
3.3.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国林业产业大区地位巩固增强 | 第30页 |
3.3.2 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基础夯实牢固 | 第30-33页 |
3.3.3 主要林产品产量名列前茅,企业发展基础稳固筑牢 | 第33页 |
3.3.4 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发展素质稳步提高 | 第33-34页 |
4 广西农村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4.1 广西农村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5页 |
4.1.1 群众生态意识较低,争地问题突出 | 第34页 |
4.1.2 商品树种结构单一,政府调控乏力 | 第34页 |
4.1.3 缺乏精深加工产业,林业产业链短 | 第34页 |
4.1.4 林业生产模式粗放,单位产量不高 | 第34-35页 |
4.1.5 缺乏林产融资平台,群众筹措资金难 | 第35页 |
4.1.6 林下经济发展分散,新型经营主体少 | 第35页 |
4.2 主要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4.2.1 集体林权改革不够彻底,遗留问题较多 | 第35-36页 |
4.2.2 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低,管护收入微薄 | 第36页 |
4.2.3 林业科技支撑不足,良种良法缺乏 | 第36页 |
4.2.4 农村基层服务组织薄弱,服务能力不足 | 第36-37页 |
5 美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37-41页 |
5.1 充分利用法制来规范林业运营 | 第37页 |
5.2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 第37-39页 |
5.3 建立健全开放、稳定的管理体制 | 第39页 |
5.4 稳定、完善扶持政策,保持林业发展活力 | 第39-40页 |
5.5 增强政府服务职能 | 第40页 |
5.6 非政府组织在促进林业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第40-41页 |
6 生态文明背景下促进广西农村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1-47页 |
6.1 统筹兼顾,发挥规划的约束作用 | 第41页 |
6.1.1 科学合理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 第41页 |
6.1.2 强化公益林地管理 | 第41页 |
6.1.3 因地制宜编制商品林地森林经营规划 | 第41页 |
6.2 综合施策,发挥政策的调控作用 | 第41-43页 |
6.2.1 建立商品林反哺公益林制度 | 第42页 |
6.2.2 建立跨区域的生态补偿制度 | 第42页 |
6.2.3 大幅度提高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 | 第42-43页 |
6.2.4 改革林业补助、补贴、贴息、保险制度 | 第43页 |
6.2.5 整合涉林项目资金和其他“三农”资金实施重点攻坚扶持 | 第43页 |
6.3 多措并举,发挥效益的引导作用 | 第43-44页 |
6.3.1 创新农村林业产业发展组织形式 | 第43页 |
6.3.2 探索建立林业机械互助组织 | 第43-44页 |
6.3.3 探索和推广既便于间伐又有利于发展林下种养的营林模式 | 第44页 |
6.3.4 大力扶持和发挥科技带头人示范作用 | 第44页 |
6.3.5 大力发展森林生态养生养老和森林休闲旅游产业 | 第44页 |
6.4 执政为民,发挥服务的推动作用 | 第44-45页 |
6.4.1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第44页 |
6.4.2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第44-45页 |
6.4.3 改进林业服务模式方式 | 第45页 |
6.4.4 推进林产加工专业园区建设 | 第45页 |
6.4.5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 | 第45页 |
6.4.6 扶持和规范电商的发展 | 第45页 |
6.4.7 大力提高农村金融信贷服务水平 | 第45页 |
6.5 创新党建,发挥组织的保障作用 | 第45-47页 |
6.5.1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 第45-46页 |
6.5.2 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模式 | 第46页 |
6.5.3 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