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 苹果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2 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2.1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病史 | 第12-13页 |
2.2 发病条件及表现出的症状、危害 | 第13页 |
2.3 防治措施 | 第13-17页 |
3 病原菌的接种方法的研究 | 第17-18页 |
3.1 以孢子悬浮液接种 | 第17-18页 |
3.2 以菌丝接种 | 第18页 |
4 病原菌与寄主互作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 第18-19页 |
5 病菌侵入后寄主体内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19-20页 |
5.1 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19页 |
5.2 生理指标相关酶的测定 | 第19-20页 |
6 ASR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苹果AS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分析 | 第23-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1.1 苹果ASR基因家族成员的识别 | 第24页 |
1.2 非同义替换和同义替换 | 第24页 |
1.3 染色体定位和ASR蛋白理化性质的分析 | 第24页 |
1.4 ASR蛋白保守结构域的分析、功能的预测以及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 第24页 |
1.5 序列的比对和进化树的构建 | 第24-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2.1 苹果ASR基因家族成员的识别及鉴定 | 第25页 |
2.2 ASR基因家族的Ks和Ka/Ks分析 | 第25-26页 |
2.3 ASR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的预测 | 第26页 |
2.4 Md-ASR蛋白保守结构域的分析和Motif预测 | 第26-29页 |
2.5 ASR蛋白理化性质的分析和功能的预测 | 第29-30页 |
2.6 种间进化树的构建 | 第30-33页 |
3 讨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病原菌的侵染病程及ASR基因在'金冠'和'红星'上的表达分析 | 第35-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1.2 供试病原菌培养 | 第37页 |
1.3 接种与培养方法 | 第37页 |
1.4 发病率和抗病等级的统计 | 第37-38页 |
1.5 发病率和抗病等级的统计 | 第38页 |
1.6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8页 |
1.7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8页 |
2.1 病原菌的生长状况 | 第40-41页 |
2.2 体式显微镜的观察 | 第41-43页 |
2.3 防御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 | 第43-45页 |
2.4 处理材料RNA的提取 | 第45页 |
2.5 苹果ASR基因荧光引物的筛选 | 第45-46页 |
2.6 Md-ASR基因在金冠和红星中的表达情况 | 第46-48页 |
3 讨论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3页 |
全文结论 | 第63-65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65-67页 |
附录1 5个ASR基因CDS序列和蛋白序列 | 第67-70页 |
附录2 RNA提取液的配制 | 第70-71页 |
附录3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