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

纳滤法处理化工企业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8-9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22页
    1.1 高浓度有机废水概述第9-12页
        1.1.1 高浓度有机废水来源第9页
        1.1.2 高浓度有机废水特点第9页
        1.1.3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危害第9-10页
        1.1.4 高浓度有机废水技术进展第10-12页
            1.1.4.1 物理化学法第10页
            1.1.4.2 生物学方法第10-12页
    1.2 纳滤技术第12-18页
        1.2.1 纳滤膜分离原理第12-14页
        1.2.2 纳滤技术的特点第14-15页
        1.2.3 纳滤膜的种类第15页
        1.2.4 纳滤膜的组件第15-16页
        1.2.5 纳滤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6-17页
        1.2.6 纳滤膜污染和清洗第17-18页
    1.3 纳滤技术的应用第18-21页
        1.3.1 海水淡化第18-19页
        1.3.2 饮用水处理第19页
        1.3.3 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第19-20页
        1.3.4 生活污水处理第20页
        1.3.5 石油工业废水处理第20-21页
        1.3.6 电镀废水处理第21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21-22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2-28页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22-23页
        2.1.1 实验药品第22-23页
        2.1.2 实验仪器第23页
    2.2 实验装置第23-25页
        2.2.1 膜分离装置第23-25页
        2.2.2 膜元件第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26页
    2.4 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第26-27页
        2.4.1 水样分析方法和原理第26页
        2.4.2 数据处理方法第26-27页
    2.5 高浓度有机废水水质分析第27-28页
第3章 纳滤膜分离性能实验第28-43页
    3.1 NF-1 膜分离性能评价第28-35页
        3.1.1 NF-1 膜纯水条件下的性能第28-29页
            3.1.1.1 纯水通量(J_v)第28-29页
            3.1.1.2 纯水的渗透系数(L_p)的测定第29页
        3.1.2 NF-1 膜1价无机电解质溶液分离性能评价第29-32页
        3.1.3 NF-1 膜2价无机电解质溶液分离性能评价第32-34页
        3.1.4 NF-1 膜 1、2 价双组分无机电解质溶液分离性能评价第34-35页
    3.2 NF-2 膜分离性能评价第35-41页
        3.2.1 NF-2 膜纯水分离性能第35-36页
            3.2.1.1 纯水通量(J_v)第35-36页
            3.2.1.2 纯水的渗透系数(L_p)的测定第36页
        3.2.2 NF-2 膜1价无机电解质溶液分离性能评价第36-39页
        3.2.3 NF-2 膜2价无机电解质溶液分离性能评价第39-41页
        3.2.4 NF-2 膜 1、2 价双组分无机电解质溶液分离性能评价第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高浓度有机废水纳滤分离实验第43-55页
    4.1 废水预处理第43页
    4.2 NF-1 膜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分离性能第43-48页
        4.2.1 膜污染稳定性实验第43-44页
        4.2.2 水样浓缩实验第44-48页
        4.2.3 膜清洗情况第48页
    4.3 NF-2 膜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分离性能第48-53页
        4.3.1 膜污染稳定性实验第48-49页
        4.3.2 水样浓缩实验第49-53页
        4.3.3 膜清洗情况第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5章 纳滤膜分离高浓度有机废水条件优化第55-67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实验方法第55页
    5.3 实验设计第55-56页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6-64页
        5.4.1 COD截留率的回归分析第57-59页
        5.4.2 氯离子透过率的回归分析第59-62页
        5.4.3 通量的回归分析第62-64页
    5.5 优化设计第64-65页
    5.6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6章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驱动型压电泵的设计与系统建模
下一篇:SCR反应器出口烟气中SO3干法吸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