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压电泵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2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第21-22页 |
1.3 驱动型压电泵主要技术难点 | 第22-23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驱动型压电泵的结构设计 | 第24-35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压电元件基础 | 第24-25页 |
2.3 压电叠堆泵的结构形式 | 第25页 |
2.4 压电叠堆泵结构参数的计算 | 第25-34页 |
2.4.1 压电叠堆的选型 | 第25-26页 |
2.4.2 泵腔的设计计算 | 第26-27页 |
2.4.3 隔膜的设计计算 | 第27-33页 |
2.4.4 单向阀的设计计算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驱动型压电泵的数学建模 | 第35-45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压电叠堆的数学模型 | 第35-37页 |
3.3 泵腔的数学模型 | 第37-38页 |
3.4 单向阀的数学模型 | 第38-39页 |
3.5 驱动型压电泵输出性能分析 | 第39-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单向阀阀片的模态分析 | 第45-57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单向阀阀片的干模态 | 第45-51页 |
4.2.1 基于标度律的单向阀设计方法的理论分析 | 第48-49页 |
4.2.2 基于标度律的单向阀设计方法的仿真分析 | 第49-51页 |
4.3 单向阀阀片的湿模态 | 第51-56页 |
4.3.1 阀片湿模态分析模型的简化 | 第52-54页 |
4.3.2 附加质量与附加阻尼的解析解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泵腔流量—压力特性的研究 | 第57-73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泵腔流量—压力特性的理论分析 | 第57-62页 |
5.2.1 泵腔内的压力损失 | 第58-60页 |
5.2.2 进出液管道的压力损失 | 第60-62页 |
5.2.3 涡流引起的压力损失 | 第62页 |
5.3 泵腔内流场的仿真分析 | 第62-71页 |
5.3.1 泵腔高度对压力损失的影响 | 第63-66页 |
5.3.2 泵腔出口位置对压力损失的影响 | 第66-69页 |
5.3.3 泵腔与进出液管道连接处微结构对压力损失的影响 | 第69-70页 |
5.3.4 泵腔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