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词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 梭梭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1 梭梭的分类 | 第14页 |
1.2 梭梭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 第14页 |
1.3 梭梭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 第14-15页 |
1.4 梭梭的生理生态研究 | 第15-16页 |
1.5 梭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6页 |
2 热激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2.1 热激转录因子的起源 | 第16-17页 |
2.2 热激蛋白 | 第17-18页 |
2.3 热激转录因子的分类 | 第18页 |
2.4 热激转录因子的典型结构域 | 第18-19页 |
2.5 HSF的调控机制 | 第19页 |
2.6 热激转录因子的功能 | 第19-20页 |
2.7 热激转录因子亚细胞定位 | 第20-21页 |
3 热激转录因子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3.1 热激转录因子对高温下的响应 | 第21-22页 |
3.2 热激转录因子对低温的响应 | 第22页 |
3.3 热激转录因子对干旱的响应 | 第22-23页 |
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梭梭热激转录因子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24-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1.1 植物材料及其处理 | 第24-25页 |
1.2 药品及试剂 | 第25页 |
1.3 常用试剂及培养基配制 | 第25页 |
1.4 引物合成 | 第25-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2.1 RNA提取 | 第26页 |
2.2 RNA完整性检测 | 第26-27页 |
2.3 目的基因扩增 | 第27-28页 |
2.4 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胶回收和连接 | 第28-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6页 |
3.1 目的基因cDNA全长序列的分离 | 第30-33页 |
3.2 梭梭HaHsfA3和HaHsfB3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3-46页 |
4 讨论 | 第46-50页 |
第三章 梭梭热激转录因子的亚细胞定位 | 第50-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4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1.2 菌种、试剂和质粒 | 第50-51页 |
1.3 常用培养基和试剂 | 第51页 |
1.4 引物合成 | 第51页 |
1.5 实验方法 | 第51-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5页 |
2.1 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结果 | 第54页 |
2.2 梭梭HaHsfA3、HaHsB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 第54-55页 |
3 讨论 | 第55-58页 |
第四章 梭梭热激转录因子在逆境下的表达分析 | 第58-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58-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2.1 梭梭HaHsfA3、HaHsfB3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第60-62页 |
3 讨论 | 第62-66页 |
第五章 梭梭幼苗响应干旱逆境的生理基础 | 第66-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70页 |
1.1 植物材料处理 | 第66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66页 |
1.3 试剂配制 | 第66-67页 |
1.4 测定方法 | 第67-7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0-73页 |
2.1 SOD活性的变化 | 第70页 |
2.2 POD活性的变化 | 第70-71页 |
2.3 CAT活性的变化 | 第71-72页 |
2.4 MDA含量的变化 | 第72-73页 |
3 讨论 | 第73-76页 |
全文结论 | 第76-78页 |
创新之处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