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环境中氮对稻田化肥的替代效应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1页
    1.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第13-14页
    1.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第14-15页
        1.2.1 畜禽粪便氮磷养分农田回用技术第14页
        1.2.2 农作物秸秆中氮磷养分的农田回用技术第14-15页
        1.2.3 农村生活污水、农田排水及富营养化河水中氮磷养分的稻田处理技术第15页
    1.3 环境中低污染水的分布及成分特点第15-16页
    1.4 环境中低污染水中氮磷养分的回用第16-18页
        1.4.1 富营养化河塘水的应用第17页
        1.4.2 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尾水的应用第17页
        1.4.3 沼液的应用第17-18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8-21页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3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27页
    2.1 供试作物第21页
    2.2 供试土壤第21页
    2.3 供试低污染水第21-22页
    2.4 试验方法第22-26页
        2.4.1 试验设计第22-23页
        2.4.2 测定项目和分析方法第23-26页
    2.5 统计方法第26-27页
第三章 不同低污染水对水稻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第27-35页
    3.1 不同低污染水对水稻生长状况的影响第27-30页
    3.2 不同低污染水对水稻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第30页
    3.3 不同低污染水对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第30-32页
        3.3.1 对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第30-32页
        3.3.2 对磷素养分吸收的影响第32页
    3.4 讨论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不同低污染水对稻田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第35-45页
    4.1 不同低污染水对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第35-36页
        4.1.1 土壤碱解氮第35页
        4.1.2 土壤有效磷第35-36页
    4.2 不同低污染水对收获后土壤养分的影响第36-37页
    4.3 不同低污染水对收获后土壤微生物碳氮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第37-42页
        4.3.1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第37-38页
        4.3.2 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动力学分析第38-42页
    4.4 讨论第42-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不同低污染水对水稻田面水养分动态、土壤氨挥发及N_2O、CH_4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45-59页
    5.1 不同低污染水对水稻田面水养分动态的影响第45-50页
        5.1.1 总氮第45-46页
        5.1.2 铵态氮第46-48页
        5.1.3 硝态氮第48-49页
        5.1.4 总磷第49-50页
    5.2 不同低污染水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第50-52页
    5.3 不同低污染水对稻田N_2O、CH_4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52-54页
        5.3.1 氧化亚氮排放第52-53页
        5.3.2 甲烷排放第53-54页
        5.3.3 N_2O、CH_4等温室气体的净温室效应第54页
    5.4 讨论第54-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六章 不同低污染水中氮对化肥的替代潜力及其安全性评价第59-63页
    6.1 不同低污染水对土壤及籽粒安全性评价的影响第59-60页
        6.1.1 收获后土壤重金属含量第59页
        6.1.2 水稻籽粒重金属含量第59-60页
    6.2 不同低污染水对化肥替代潜力及污水消纳量分析第60页
    6.3 讨论第60-61页
    6.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63-65页
    7.1 全文总结第63-64页
    7.2 研究创新点第64页
    7.3 研究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偃麦草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的分离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寒区冻融环境下村镇给水管道保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