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柴油质量升级的监控与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监控与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监控技术的研究发展 | 第14-16页 |
1.2.2 分析技术的研究发展 | 第16-18页 |
1.3 工业建模方法 | 第18-21页 |
1.4 研究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2章 监控与分析业务方案 | 第23-41页 |
2.1 汽柴油生产装置与工艺技术概况 | 第23-36页 |
2.1.1 常减压装置 | 第25-26页 |
2.1.2 催化裂化装置 | 第26-29页 |
2.1.3 连续重整装置 | 第29-33页 |
2.1.4 加氢精制装置 | 第33-36页 |
2.2 装置监控与分析 | 第36-40页 |
2.2.1 生产装置运行的监控与分析 | 第38-39页 |
2.2.2 油品调和中的监控与分析 | 第39-4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监控与分析技术方案 | 第41-64页 |
3.1 汽柴油质量升级监控方案需求分析 | 第41-45页 |
3.1.1 数据获取 | 第41-44页 |
3.1.2 实时运行监控 | 第44-45页 |
3.2 监测类模型设计 | 第45-56页 |
3.2.1 工艺报警模型 | 第47-51页 |
3.2.2 操作波动报警模型 | 第51-54页 |
3.2.3 装置开停工报警模型 | 第54-56页 |
3.3 预测类模型 | 第56-63页 |
3.3.1 理论产品收率模型 | 第56-58页 |
3.3.2 催化汽油加氢装置催化剂活性模型 | 第58-61页 |
3.3.3 催化原料可裂化性模型 | 第61-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监控与分析的实现 | 第64-75页 |
4.1 盈利型阶段监控与分析 | 第65-72页 |
4.1.1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数据分析 | 第65-67页 |
4.1.2 催化裂化汽油的监控与分析 | 第67-69页 |
4.1.3 汽油调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 | 第69-72页 |
4.2 达标型阶段监控与分析 | 第72-7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