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4页 |
第一节 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三节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2-32页 |
一、文献研究 | 第12页 |
二、实地调查 | 第12-14页 |
三、调查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 | 第14-32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32-34页 |
一、国内关于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32-33页 |
二、国外关于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33-34页 |
第二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 | 第34-41页 |
第一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结构 | 第34-37页 |
一、培养目标 | 第34-35页 |
二、培养规划 | 第35页 |
三、培养基本条件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职教师标准内容 | 第37-40页 |
一、职业理念与师德 | 第37页 |
二、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 | 第37-38页 |
三、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 | 第38页 |
四、专业教学能力 | 第38-40页 |
第三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评价方案总体框架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41-49页 |
第一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基本内涵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职业特征要素分析 | 第42-45页 |
一、实践性特征 | 第42页 |
二、角色多样性特征 | 第42-43页 |
三、教书与育人的特征 | 第43-45页 |
第三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能力特征要素分析 | 第45-49页 |
一、专业技能 | 第45页 |
二、教育教学技能 | 第45页 |
三、课程开发技能 | 第45-46页 |
四、教师的管理能力 | 第46-48页 |
五、教师知识更新能力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 | 第49-65页 |
第一节 职教师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范围 | 第49-51页 |
一、目的评价 | 第49页 |
二、过程评价 | 第49-50页 |
三、效果评价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 第51-53页 |
第三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主要观测点说明 | 第53-64页 |
一、定位与目标 | 第53-54页 |
二、招生 | 第54-55页 |
三、教师队伍 | 第55-56页 |
四、条件与保障 | 第56-57页 |
五、课程与教学 | 第57-61页 |
六、学生发展与服务 | 第61-62页 |
七、组织与管理 | 第62-63页 |
八、培养结果 | 第63-64页 |
第四节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1 | 第70-74页 |
附录 2 | 第74-76页 |
附录 3 | 第76-79页 |
附录 4 | 第79-8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