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具有入网发现能力的移动终端恶意代码网络行为检测模型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2-13页
    1.3 论文组织结构第13-15页
第二章 移动终端恶意应用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第15-22页
    2.1 Android安全体系结构第15-17页
        2.1.1 Android系统基本安全结构第15-16页
        2.1.2 Android应用程序基本安全机制第16-17页
    2.2 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技术第17-20页
        2.2.1 静态检测技术第17页
        2.2.2 动态检测技术第17-19页
        2.2.3 基于恶意应用网络行为特征的检测技术第19-20页
    2.3 基于机器学习的恶意应用网络行为检测方法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具有真实类别标识的移动终端恶意软件网络行为数据集的研制第22-44页
    3.1 研制方法第22-27页
        3.1.1 Android恶意应用样本数据集第23页
        3.1.2 流量采集平台第23-24页
        3.1.3 影响恶意流量产生原因分析第24-27页
        3.1.4 流量自动化生成和采集第27页
    3.2 研制实验及结果分析第27-43页
        3.2.1 网络流量数据集采集结果第27-32页
        3.2.2 DNS流量分析第32-34页
        3.2.3 HTTP流量分析第34-41页
        3.2.4 恶意网络行为特征分析第41-43页
    3.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一种基于规则的移动终端恶意软件实时检测模型第44-54页
    4.1 相关背景第44-46页
        4.1.1 恶意应用网络行为第44-45页
        4.1.2 DNS工作原理第45-46页
    4.2 系统原型结构第46-49页
    4.3 模型评估第49-53页
        4.3.1 训练模型评估第49-52页
        4.3.2 实时检测模型评估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移动终端恶意应用入网发现模型第54-79页
    5.1 移动应用网络流量及非平衡问题分析第54-59页
        5.1.1 Android样本数据集第54-55页
        5.1.2 Android样本流量采集第55-56页
        5.1.3 恶意网络数据流的提取第56-58页
        5.1.4 网络流的高度不平衡问题分析第58-59页
    5.2 基于机器学习的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第59-67页
        5.2.1 评价方法第59-61页
        5.2.2 网络流特征分析及提取第61-62页
        5.2.3 基于标准分类器的实验及分析第62-64页
        5.2.4 基于非平衡分类器的实验及分析第64-67页
    5.3 改进的非平衡机器学习模型第67-76页
        5.3.1 IDGC模型的优缺点分析第67-68页
        5.3.2 S-IDGC模型第68-76页
    5.4 基于机器学习具有入网发现能力的恶意应用检测模型第76-77页
    5.5 缺点分析第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8页
致谢第88-89页
附录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小波分析的神经网络股票预测研究
下一篇:个性化旅游线路搜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