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能源与环境问题 | 第11-12页 |
1.1.2 混合动力客车的快速发展 | 第12-13页 |
1.1.3 混合动力客车的制造问题 | 第13页 |
1.2 混合动力客车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汽车操纵稳定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和ADAMS软件介绍 | 第20-28页 |
2.1 多体系统动力学 | 第20-22页 |
2.1.1 多体系统动力学简介 | 第20-21页 |
2.1.2 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求解过程 | 第21-22页 |
2.2 ADAMS软件 | 第22-25页 |
2.2.1 软件简介 | 第22页 |
2.2.2 ADAMS软件的特点 | 第22-23页 |
2.2.3 ADAMS建模原理 | 第23-24页 |
2.2.4 ADAMS建模中的计算流程 | 第24-25页 |
2.3 ADAMS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计算理论 | 第25-27页 |
2.3.1 坐标系 | 第25页 |
2.3.2 自由度的计算 | 第25-26页 |
2.3.3 ADAMS运动学分析 | 第26页 |
2.3.4 ADAMS动力学分析 | 第26-27页 |
2.3.5 ADAMS静力学及线性化分析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混合动力客车整车模型构建 | 第28-40页 |
3.1 混合动力客车的技术参数 | 第28-32页 |
3.1.1 混合动力客车整车结构参数 | 第28-29页 |
3.1.2 混合动力客车的电池与气瓶参数 | 第29-31页 |
3.1.3 混合动力客车各部件的质心 | 第31-32页 |
3.2 模型的简化 | 第32页 |
3.3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32-39页 |
3.3.1 前悬架模型 | 第32-33页 |
3.3.2 后悬架模型 | 第33-35页 |
3.3.3 转向系统模型 | 第35-36页 |
3.3.4 轮胎模型 | 第36-37页 |
3.3.5 动力系统模型 | 第37-38页 |
3.3.6 车身系统模型 | 第38页 |
3.3.7 制动系统模型 | 第38-39页 |
3.3.8 整车系统模型 | 第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 | 第40-60页 |
4.1 蛇形仿真试验 | 第40-42页 |
4.2 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仿真试验 | 第42-47页 |
4.3 转向回正性仿真试验 | 第47-50页 |
4.4 转向轻便性仿真试验 | 第50-54页 |
4.5 稳态回转仿真试验 | 第54-58页 |
4.6 某型混合动力客车操纵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58-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混合动力客车操纵稳定性的优化分析 | 第60-70页 |
5.1 改进方案设计的原则 | 第60页 |
5.2 混合动力客车的改进方案 | 第60-62页 |
5.3 两种改进方案的操稳性对比分析 | 第62-69页 |
5.3.1 稳态回转仿真试验 | 第62-64页 |
5.3.2 转向回正性仿真试验 | 第64-65页 |
5.3.3 转向角脉冲仿真实验 | 第65-67页 |
5.3.4 蛇形仿真试验 | 第67-68页 |
5.3.5 转向轻便性仿真实验 | 第68-69页 |
5.4 操稳性仿真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0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