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涂鸦艺术的发展特征及多样性表达 | 第12-26页 |
1.1 简述涂鸦艺术的起源及表现形式 | 第12-15页 |
1.1.1 涂鸦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起源 | 第12-13页 |
1.1.2 涂鸦早期的表现形式 | 第13-15页 |
1.1.3 涂鸦的工具及手法 | 第15页 |
1.2 涂鸦者在公共空间中创作地点的选择与转变 | 第15-20页 |
1.2.1 地铁中的发声 | 第15-17页 |
1.2.2 墙壁上的印象 | 第17-18页 |
1.2.3 地面上的假象 | 第18-19页 |
1.2.4 画廊的聚光灯 | 第19-20页 |
1.3 公共空间中涂鸦形式的多样性 | 第20-23页 |
1.3.1 城市空间中的绘画 | 第20-21页 |
1.3.2 模板涂鸦 | 第21页 |
1.3.3 立体涂鸦 | 第21-23页 |
1.4 艺术文化对涂鸦发展的促进与影响 | 第23-26页 |
1.4.1 艺术与设计元素使涂鸦鲜活起来 | 第23页 |
1.4.2 后现代主义下的涂鸦艺术 | 第23-24页 |
1.4.3 波普艺术为涂鸦注入新鲜血液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 | 第26-36页 |
2.1 公共空间的界定与定义 | 第26-29页 |
2.1.1 城市公共空间 | 第27-28页 |
2.1.2 城市公共区域中的私人表达 | 第28-29页 |
2.2 公共艺术 | 第29-30页 |
2.2.1 公共艺术的定义 | 第29页 |
2.2.2 公共艺术的特征 | 第29-30页 |
2.2.3 新类型公共艺术 | 第30页 |
2.3 公共空间中涂鸦与其他公共艺术形式对比 | 第30-36页 |
2.3.1 公共艺术与大众权利 | 第30-31页 |
2.3.2 城市雕塑与涂鸦艺术的比较 | 第31-33页 |
2.3.3 公共艺术中壁画与涂鸦艺术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涂鸦创作者对公共空间的破坏与再造 | 第36-52页 |
3.1 涂鸦创作者的代表人物 | 第36-41页 |
3.1.1 公共空间中的艺术顽童——凯斯·哈林Keith Haring | 第36-38页 |
3.1.2 城市中的“神秘人”——班克斯Banksy | 第38-41页 |
3.2 公共空间中的涂鸦个案研究 | 第41-52页 |
3.2.1 大众的政治呼声——柏林墙 | 第41-44页 |
3.2.2 公共空间中的积极引导——北京798艺术区 | 第44-47页 |
3.2.3 涂鸦为城市换上新装——重庆黄桷坪 | 第47-49页 |
3.2.4 城市废墟中的力量——上海康定路拆迁基地 | 第49-52页 |
第四章 涂鸦在现代公共空间中的商业化 | 第52-60页 |
4.1 涂鸦走入公共画廊和博物馆 | 第52-54页 |
4.1.1 涂鸦进入画廊 | 第52页 |
4.1.2 公共博物馆中的涂鸦——凯斯·哈林博物馆 | 第52-53页 |
4.1.3 涂鸦成为拍卖行宠儿 | 第53-54页 |
4.2 涂鸦在商业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 第54-57页 |
4.2.1 上海Perry's Cafe | 第54-55页 |
4.2.2 香港BiBO餐厅 | 第55-56页 |
4.2.3 涂鸦团队成为商业空间的化妆师 | 第56-57页 |
4.3 涂鸦周边商品的衍生 | 第57-59页 |
4.3.1 涂鸦与消费品 | 第57页 |
4.3.2 涂鸦成为时尚元素 | 第57-59页 |
4.4 涂鸦的引导与发展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