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三、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四、研究的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0页 |
(一) 研究的目标 | 第10页 |
(二)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0页 |
五、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一) 比较研究的方法 | 第10页 |
(二) 历史考察的方法 | 第10页 |
(三) 案例分析的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概述 | 第11-14页 |
一、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内涵 | 第11-12页 |
(一) 关于“外资银行”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页 |
(二)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的法学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一) 价值目标 | 第12-13页 |
(二) 国家主权理论 | 第13-14页 |
第三章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具体法律制度的考察和分析 | 第14-25页 |
一、立法原则 | 第14-17页 |
(一) 国民待遇原则 | 第14-15页 |
(二) 对等互惠原则 | 第15-16页 |
(三) 保护主义原则 | 第16-17页 |
二、组织形式 | 第17-20页 |
(一) 代表处 | 第17页 |
(二) 分行 | 第17-18页 |
(三) 子行 | 第18页 |
(四) 合资银行 | 第18-19页 |
(五) 外资银行并购准入形式 | 第19-20页 |
三、准入条件 | 第20-22页 |
(一) 申请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金或总资产的要求 | 第20页 |
(二) 申请银行的资信状况 | 第20-21页 |
(三) 拟设立外资银行的管理人员的要求 | 第21页 |
(四) 母国监管机制的要求 | 第21-22页 |
四、准入范围 | 第22-23页 |
(一) 业务范围的限制 | 第22-23页 |
(二) 地域范围的限制 | 第23页 |
五、申请与核准程序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国际法规则及分析 | 第25-30页 |
一、WTO 框架下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规则及分析 | 第25-27页 |
(一) GATS 关于金融服务领域市场准入的规则 | 第25-26页 |
(二) 《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书》的相关规定 | 第26-27页 |
(三) 《全球金融服务协议》的相关规定 | 第27页 |
二、巴塞尔协议有关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规则及分析 | 第27-30页 |
(一) 《银行外国设立的授权程序》关于市场准入的规定 | 第28页 |
(二) 《对国际银行集团及其境外机构的最低标准》有关市场准入的规则 | 第28-29页 |
(三)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有关规定 | 第29-30页 |
第五章 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立法历程与立法缺陷 | 第30-36页 |
一、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立法历程 | 第30-31页 |
二、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立法缺陷 | 第31-36页 |
(一) 立法体制的欠缺 | 第31页 |
(二) 立法原则的失衡 | 第31-32页 |
(三)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形式单一 | 第32页 |
(四)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条件不充分 | 第32-34页 |
(五)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范围方面的不足 | 第34页 |
(六) 申请与核准程序的缺失 | 第34-36页 |
第六章 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36-45页 |
一、构建完备的立法体制 | 第36-37页 |
二、完善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具体法律制度 | 第37-45页 |
(一) 立法原则 | 第37页 |
(二) 市场准入形式 | 第37-38页 |
(三) 市场准入条件 | 第38-41页 |
(四) 业务准入范围 | 第41-42页 |
(五) 申请与核准程序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