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捐赠的立法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四、研究目标、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创新点 | 第13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二) 拟解决问题的关键 | 第13页 |
(三) 论文创新点 | 第13页 |
五、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一) 法社会学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 管理学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 比较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公司捐赠的概述 | 第15-20页 |
一、公司捐赠的界定 | 第15-17页 |
(一) 捐赠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 公司捐赠的界定 | 第16-17页 |
二、公司捐赠的模式 | 第17-18页 |
三、公司捐赠的性质 | 第18-19页 |
(一) 公司捐赠的效力层次 | 第18页 |
(二) 公司捐赠的法律性质 | 第18-19页 |
四、公司捐赠的分类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公司捐赠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一、公司捐赠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一) 伦理学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二) 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三) 法学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二、公司捐赠的动因分析 | 第23-25页 |
(一) 公司捐赠的内部动因 | 第23-24页 |
(二) 公司捐赠的外部动因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司捐赠存在的问题 | 第25-36页 |
一、我国公司捐赠的现状 | 第25-28页 |
(一) 公众的观念误差导致公司捐赠出现的问题 | 第25-26页 |
(二) 公司捐赠模式不合理 | 第26-27页 |
(三) 公司捐赠不到位问题突出 | 第27-28页 |
二、公司捐赠引发的利益矛盾问题 | 第28-31页 |
(一) 公司捐赠与股东利益的矛盾问题 | 第28-29页 |
(二) 公司捐赠与债权人利益的矛盾问题 | 第29-30页 |
(三) 公司捐赠不兑现与受益人的矛盾问题 | 第30-31页 |
三、公司捐赠的法律制度缺陷 | 第31-36页 |
(一) 公司捐赠决策制度的不完善 | 第31-32页 |
(二) 公司捐赠激励制度的不完善 | 第32-34页 |
(三) 公司捐赠的信息披露制度的空缺 | 第34页 |
(四) 公司捐赠救济制度的缺失 | 第34页 |
(五) 公司捐赠程序的缺失 | 第34-36页 |
第五章 主要国家有关公司捐赠的立法考察 | 第36-40页 |
一、美国的捐赠立法 | 第36-38页 |
(一) 美国公司捐赠的判例法演进 | 第36-37页 |
(二) 美国公司捐赠的实体法规定 | 第37-38页 |
二、日本的捐赠立法 | 第38-39页 |
三、借鉴与启示 | 第39-40页 |
第六章 我国公司捐赠立法的完善 | 第40-53页 |
一、现行法律的补充和完善 | 第40-41页 |
(一) 公司捐赠激励制度的完善 | 第40-41页 |
(二) 公司捐赠披露制度的健全 | 第41页 |
二、制定一部专门的《公司捐赠法》 | 第41-53页 |
(一) 《公司捐赠法》与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 | 第42页 |
(二) 公司捐赠法的一般规定 | 第42-43页 |
(三) 《公司捐赠法》对主体的规定 | 第43-44页 |
(四) 《公司捐赠法》对客体的规定 | 第44-45页 |
(五) 《公司捐赠法》对权利义务的规定 | 第45-48页 |
(六) 《公司捐赠法》对决策权的规定 | 第48-49页 |
(七) 《公司捐赠法》对捐赠对象和数额的规定 | 第49-50页 |
(八) 《公司捐赠法》对救济权利的规定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