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3页 |
2 紊流数值模拟理论 | 第13-23页 |
2.1 紊流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 第13-18页 |
2.1.1 紊流数值方法 | 第13-14页 |
2.1.2 紊流的基本方程 | 第14-16页 |
2.1.3 零方程模型 | 第16页 |
2.1.4 一方程模型 | 第16-17页 |
2.1.5 双方程模型 | 第17-18页 |
2.2 数值离散方法 | 第18-19页 |
2.3 自由表面处理方法 | 第19-21页 |
2.3.1 对称性边界 | 第19页 |
2.3.2 高度函数法 | 第19-20页 |
2.3.3 标记网格法 | 第20页 |
2.3.4 体积分数法 | 第20-21页 |
2.4 流场数值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2.4.1 SIMPLE算法 | 第21-22页 |
2.4.2 SIMPLEC算法 | 第22页 |
2.4.3 PISO算法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某工程泄洪底孔的物理模型试验 | 第23-46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3-24页 |
3.2 模型设计与制作方法简介 | 第24-28页 |
3.2.1 相似准则与模型比尺 | 第24页 |
3.2.2 模型的制作 | 第24-25页 |
3.2.3 模型沙粒径的确定 | 第25-26页 |
3.2.4 模型试验测试手段 | 第26-27页 |
3.2.5 模型图 | 第27-28页 |
3.3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 | 第28-45页 |
3.3.1 泄洪底孔的泄流能力 | 第28-30页 |
3.3.2 沿程水面高程 | 第30-33页 |
3.3.3 沿程压强分布及闸槽段水力特性 | 第33-39页 |
3.3.4 沿程流速分布和空化数 | 第39-42页 |
3.3.5 泄洪底孔的河床冲刷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泄洪底孔的三维数值模拟 | 第46-64页 |
4.1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 第46-48页 |
4.1.1 ANSYS ICEM CFD网格划分软件概述 | 第47页 |
4.1.2 FLUENT流体力学软件概述 | 第47-48页 |
4.1.3 Tecplot后处理软件概述 | 第48页 |
4.2 计算区域模型及与网格划分 | 第48-49页 |
4.3 计算方法与求解器类型 | 第49-53页 |
4.4 边界条件 | 第53页 |
4.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63页 |
4.5.1 水流流态 | 第53-56页 |
4.5.2 沿程水面高程 | 第56-58页 |
4.5.3 沿程压强分布 | 第58-60页 |
4.5.4 沿程流速分布 | 第60-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