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拖轮配置的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1.1 厦门港拖轮配置的优化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 选题由来、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5-19页 |
1.2.1 选题由来与研究方案探索 | 第15-16页 |
1.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1.2.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第2章 厦门港拖轮服务作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0-24页 |
2.1 港口拖轮作业的特点及要求 | 第20-21页 |
2.1.1 港口拖轮的作用 | 第20页 |
2.1.2 港口拖轮的分类 | 第20-21页 |
2.1.3 厦门港拖轮服务过程 | 第21页 |
2.2 厦门港拖轮配置现状 | 第21-22页 |
2.3 厦门港拖轮配置的问题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理论 | 第24-33页 |
3.1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介绍 | 第24-25页 |
3.1.1 离散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 第24-25页 |
3.1.2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构成 | 第25页 |
3.2 建立离散事件系统的随机变量模型 | 第25-32页 |
3.2.1 随机变量模型的确定 | 第26-29页 |
3.2.2 随机变量的确定 | 第29-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港口拖轮优化配置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3-44页 |
4.1 离散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4.1.1 仿真算法的实现过程 | 第33页 |
4.1.2 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策略 | 第33页 |
4.1.3 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模型设计 | 第33-35页 |
4.2 拖轮配置仿真系统的变量模型 | 第35-38页 |
4.2.1 拖轮作业受海上波浪影响分析 | 第35-37页 |
4.2.2 构建仿真变量模型 | 第37-38页 |
4.3 拖轮作业的仿真模型建立 | 第38-43页 |
4.3.1 拖轮作业仿真模型 | 第38-41页 |
4.3.2 仿真钟的推进 | 第41页 |
4.3.3 事件的处理 | 第41-42页 |
4.3.4 系统的主要运行指标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港口拖轮优化配置仿真系统的技术实现 | 第44-50页 |
5.1 仿真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44页 |
5.2 仿真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 | 第44-46页 |
5.2.1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44页 |
5.2.2 假设检验方法 | 第44-45页 |
5.2.3 系统仿真流程 | 第45-46页 |
5.3 厦门港拖轮优化配置仿真输出 | 第46-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6章 拖轮配置仿真方案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50-57页 |
6.1 模糊理论的引入 | 第50页 |
6.2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选取 | 第50-53页 |
6.2.1 模糊综合评判优选模型 | 第50-52页 |
6.2.2 隶属度和模糊评判矩阵的确定 | 第52-53页 |
6.2.3 评价指标模糊权重向量的确定 | 第53页 |
6.3 厦门港拖轮配置方案的综合评判 | 第53-55页 |
6.3.1 拖轮配置方案的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 第53-54页 |
6.3.2 拖轮配置方案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 第54-55页 |
6.4 厦门港拖轮配置方案优化分析 | 第55-5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7-58页 |
7.1 结论 | 第57页 |
7.2 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7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