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假单胞菌C40产淀粉酶的发酵生产、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4页 |
·深海微生物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深海生物环境简介 | 第10-11页 |
·深海生物圈的发现 | 第11页 |
·深海微生物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深海微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 | 第13-14页 |
·淀粉酶 | 第14-20页 |
·淀粉酶分类 | 第14-18页 |
·淀粉酶的应用 | 第18-20页 |
·淀粉酶酶活测定方法 | 第20页 |
·菌株的育种进展 | 第20-21页 |
·淀粉酶发酵条件优化 | 第21-22页 |
·淀粉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22-23页 |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 第24-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菌株来源 | 第24页 |
·培养基 | 第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缓冲溶液 | 第25-26页 |
·还原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6页 |
·淀粉酶酶活测定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 第26-27页 |
·菌株C40 的形态观察与鉴定 | 第27-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9-30页 |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 第30-32页 |
·菌株C40 形态结构观察及其鉴定结果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海洋假单胞菌C40 发酵条件优化 | 第34-45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菌株来源 | 第34页 |
·培养基 | 第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淀粉酶的发酵生产 | 第35页 |
·淀粉酶酶活测定 | 第35页 |
·假单胞菌C40 的发酵条件优化 | 第35-3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8-44页 |
·碳源/氮源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筛选显著因子 | 第40页 |
·显著因子优化 | 第40-44页 |
·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 第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淀粉酶Amy-C40 的分离与纯化 | 第45-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50页 |
·菌株来源 | 第45页 |
·培养基 | 第45页 |
·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主要试剂 | 第46页 |
·检测方法 | 第46-47页 |
·分离纯化的路线 | 第47页 |
·硫酸铵盐析 | 第47-49页 |
·Sephadex G-75 凝胶层析 | 第49页 |
·电泳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蛋白质含量标准曲线 | 第50-51页 |
·盐析 | 第51页 |
·Sephadex G-75 凝胶层析 | 第51-52页 |
·Amy-C40 纯化结果 | 第52页 |
·Amy-C40 凝胶层析分析 | 第52-53页 |
·电泳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淀粉酶Amy-C40 酶学性质研究 | 第55-65页 |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淀粉酶来源 | 第55页 |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实验仪器 | 第55-56页 |
·淀粉酶酶活测定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淀粉酶类型确定 | 第56页 |
·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热稳定性 | 第56-57页 |
·酶的最适pH 和pH 稳定性 | 第57页 |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57页 |
·抑制剂和有机溶剂对酶活的影响 | 第57页 |
·动力学参数测定 | 第57-58页 |
·二级结构检测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淀粉酶类型确定 | 第58-59页 |
·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热稳定性 | 第59-60页 |
·酶的最适pH 值和pH 值稳定性 | 第60-61页 |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抑制剂和有机溶剂对酶活的影响 | 第62页 |
·酶促反应动力学基础 | 第62-63页 |
·圆二色光谱 | 第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硕期间提交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