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大一统哲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6-9页 |
一、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 | 第9-13页 |
(一)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 | 第9-11页 |
1.大一统观念的萌生:从尧舜禹到夏商周 | 第9-10页 |
2.大一统概念的提出:《公羊传》“春王正” | 第10-11页 |
(二)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1-13页 |
1.思想层面的社会矛盾:儒道之争 | 第11页 |
2.经济层面的社会矛盾:贫富不均 | 第11-12页 |
3.政治层面的社会矛盾:诸侯割据 | 第12-13页 |
二、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理论依据及具体体现 | 第13-28页 |
(一)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理论依据 | 第13-16页 |
1.天人合一 | 第13-15页 |
2.阴阳五行学说 | 第15-16页 |
(二)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 第16-28页 |
1.思想一统:独尊儒术 | 第16-21页 |
2.政治一统: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第21-26页 |
3.民族一统:王者爱及四夷 | 第26-28页 |
三、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历史影响及其现代价值 | 第28-33页 |
(一)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历史影响 | 第28-30页 |
1.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积极影响 | 第28-29页 |
2.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消极影响 | 第29-30页 |
(二)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现代价值 | 第30-33页 |
1.有助于推动国家政治体系建设 | 第30-31页 |
2.有助于完善社会整体价值观体系 | 第31页 |
3.有助于提高国民道德水平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