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两城说”思想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9-14页 |
| 第一章《上帝之城》写作背景及两城说理论来源 | 第14-23页 |
| 第一节《上帝之城》的写作背景 | 第14-19页 |
| 一、古罗马帝国的历史与宗教 | 第14-17页 |
| 二、奥古斯丁对异教徒的反驳 | 第17-19页 |
| 第二节 奥古斯丁之前的古典哲学 | 第19-22页 |
| 一、柏拉图的《理想国》的理想性 | 第19-21页 |
| 二、新柏拉图主义对奥古斯丁的影响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奥古斯丁两城说的逻辑内涵 | 第23-45页 |
| 第一节“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起源 | 第23-30页 |
| 一、上帝创造论 | 第23-24页 |
| 二、两城的公民 | 第24-27页 |
| 三、属灵的和属肉身的 | 第27-30页 |
| 第二节“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发展 | 第30-38页 |
| 一、人类社会的形成 | 第31-33页 |
| 二、国家的发展 | 第33-36页 |
| 三、教会的作用 | 第36-38页 |
| 第三节“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结局 | 第38-43页 |
| 一、至善与至恶 | 第38-39页 |
| 二、上帝的审判 | 第39-41页 |
| 三、最后的结局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奥古斯丁两城说的历史地位及局限性 | 第45-50页 |
| 第一节 奥古斯丁两城说的历史地位 | 第45-47页 |
| 一、重要价值 | 第45-46页 |
| 二、产生的影响 | 第46-47页 |
| 第二节 奥古斯丁两城说理论的局限性 | 第47-48页 |
| 一、二元论倾向 | 第47-48页 |
| 二、信仰的依赖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