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低收入人口居住空间及其社会效应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1 绪论 | 第12-14页 |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1.2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 1.2.1 城市低收入人口 | 第13-14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 2.1 社会分层理论 | 第14页 |
| 2.2 居住空间分异理论 | 第14-15页 |
| 2.2.1 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 | 第14页 |
| 2.2.2 霍伊特的扇形模式 | 第14页 |
| 2.2.3 哈里斯的多核心模式 | 第14-15页 |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2.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页 |
| 2.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1页 |
| 3.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3.2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 3.3 研究创新点 | 第20-21页 |
| 3.3.1 理论创新之处 | 第20页 |
| 3.3.2 实际应用价值 | 第20-21页 |
| 4 研究区域概况与方法 | 第21-25页 |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3页 |
| 4.1.1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 4.1.2 历史沿革 | 第21-22页 |
| 4.1.3 自然环境 | 第22页 |
| 4.1.4 社会经济 | 第22-23页 |
| 4.2 研究范围界定 | 第23页 |
| 4.3 数据资料 | 第23-25页 |
| 5 兰州市低收入人口的社会属性 | 第25-29页 |
| 5.1 年龄构成 | 第25-26页 |
| 5.2 学历构成 | 第26-27页 |
| 5.3 职业构成 | 第27页 |
| 5.4 家庭构成 | 第27-28页 |
| 5.5 居住房屋类型 | 第28-29页 |
| 6 兰州城市低收入人口的居住空间 | 第29-35页 |
| 6.1 分区层面 | 第29页 |
| 6.2 街区层面 | 第29-30页 |
| 6.3 空间分布特征 | 第30-31页 |
| 6.4 低收入人口居住类型 | 第31-35页 |
| 7 兰州市低收入人口的产生原因及机制 | 第35-41页 |
| 7.1 产业结构调整与下岗失业 | 第35-36页 |
| 7.2 收入分配不公与贫富差距 | 第36-37页 |
| 7.3 城市化进程加速与外来人口贫困 | 第37-38页 |
| 7.4 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型贫困 | 第38-39页 |
| 7.5 个人因素及家庭特征 | 第39-41页 |
| 8 社会效应及调控方略 | 第41-45页 |
| 8.1 社会效应 | 第41-43页 |
| 8.2 调控方略 | 第43-45页 |
| 9 结论 | 第45-46页 |
| 10 论文不足 | 第46-47页 |
| 11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问卷调查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