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公益性服务岗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以大连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绪论第8-12页
    (一)研究背景第8页
    (二)研究意义第8-9页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9-11页
        1、研究方法第9-10页
            (1)文献研究法第9-10页
            (2)问卷调查法第10页
            (3)案例分析法第10页
            (4)比较分析法第10页
        2、研究框架第10-11页
    (四)研究创新点第11-12页
二、理论基础第12-15页
    (一)公共政策分析中的政策评估理论第12-13页
    (二)公共管理学中人力资源的报酬与激励机制第13页
    (三)公共部门经济学中的公共支出理论第13-15页
三、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第15-22页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第15-19页
        1、调查对象情况第15页
        2、大连市整体就业率稳中有升第15页
        3、毕业生就业地选择以大连地区为主第15-16页
        4、企业仍是吸纳毕业生的主体第16-17页
        5、毕业生专业与择业岗位相关性较高第17页
        6、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就业服务参与度高第17-18页
        7、毕业生对就业信息关注度较高第18页
        8、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需求强烈第18-19页
        9、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是毕业生求职路上最大阻力第19页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第19-20页
        1、就业率统计数据信息共享不充分第19-20页
        2、缺乏实践经验仍然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困难第20页
        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有一定欠缺第20页
    (三)针对调查总结的问题应有的对策第20-22页
        1、打破限制,共享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信息资源第20-21页
        2、拓宽渠道,搭建高校毕业生实践锻炼的平台第21页
        3、加大投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第21-22页
四、大连市发展高校毕业生公益性服务岗位第22-30页
    (一)高校毕业生的公益性服务岗位的发展基础第22页
    (二)大连市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公益性岗位的历程第22-27页
        1、“起步伊始”---“三支一扶”计划第22-24页
        2、“自我探索”---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储备计划第24-26页
        3、“梅开二度”---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基层公共服务“千岗计划”第26-27页
    (三)大连市现行公益性服务岗位的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第27-30页
        1、公益性服务岗位毕业生期满后的去向分析第27-28页
        2、在公益性岗位服务对高校毕业生的影响第28-30页
五、大连市公益性服务岗位优化第30-35页
    (一)从公益性服务岗位的招募对象来看第30-31页
        1、招募毕业生的生源地局限第30页
        2、招募毕业生的学历局限第30-31页
    (二)从公益性服务岗位的设置情况来看第31-33页
        1、参与公益性服务计划的单位与岗位数量有限第31-33页
        2、公益性服务计划中存在招募工作岗位与实际工作不符的情况第33页
    (三)从公益性服务岗位的管理方面来看第33-34页
    (四)从公益性服务岗位的相关政策来看第34-35页
六、大连市现行的公益性服务岗位的优化对策第35-39页
    (一)放宽各个公益性服务岗位招募的条件第35页
        1、广纳贤士,让来连就业的外地生源也有归属感第35页
        2、打破固有的学历局限,让专科生也在公益性岗位上活跃起来第35页
    (二)尽可能创造社会各界对公益性服务岗位许可的机会第35-36页
        1、积极引入更多优秀的基层机关单位作为公益性岗位的服务点第35-36页
        2、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各界对公益性服务岗位的认知认可度第36页
    (三)加强各公益性服务计划实施阶段的管理第36-37页
        1、加强对公益性岗位单位的管理与培训工作第36页
        2、定期为个公益岗位上的大学生开展讲座培训工作第36-37页
    (四)切实为参与公益性服务计划的大学生争取更多帮扶优惠第37-39页
        1、加大针对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的财政帮扶力度第37页
        2、对服务期满后的毕业生再就业政策上进一步辅助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标先用权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金华市8890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