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 论文的不足之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4页 |
2.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政府在农牧区养老保险供给中主体地位的理论依据 | 第15-20页 |
(一) 社会保障概念 | 第15页 |
(二)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5-17页 |
1.公共产品的基本理论 | 第15-16页 |
2.农牧区养老保险的公共产品属性判断 | 第16-17页 |
(三) 公平正义理论 | 第17-18页 |
(四) 公共政策理论 | 第18页 |
(五) 政府机制分析 | 第18-20页 |
二、内蒙古农牧区养老保险的现状及问题 | 第20-29页 |
(一)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 | 第20-21页 |
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二) 内蒙古农牧区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1.内蒙古农牧区养老保险现状 | 第24-25页 |
2.内蒙古农牧区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三、内蒙古农牧区养老保险政府层面制约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一) 财政上回避了自己承担的责任 | 第29页 |
(二) 制度设计上忽视了公平正义 | 第29-30页 |
(三) 监管责任不到位 | 第30-31页 |
四、国外养老保险供给基本情况及启示 | 第31-38页 |
(一) 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 第31-33页 |
1.英国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2.日本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二) 发展中国家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 第33-35页 |
(三)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8页 |
1.必须认清在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 第35-36页 |
2.强化政府在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事业中的责任 | 第36页 |
3.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化 | 第36-37页 |
4.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坚持多层次性的原则 | 第37-38页 |
五、完善内蒙古农牧区养老保险建设中政府供给的对策建议 | 第38-44页 |
(一) 政府在农牧区社会养老保险供给中的作用 | 第38-40页 |
1.制度供给 | 第38页 |
2.法律供给 | 第38页 |
3.财政供给 | 第38-39页 |
4.组织供给 | 第39页 |
5.舆论供给 | 第39-40页 |
(二) 政府在农牧区社会养老保险供给中与市场和社会的边界 | 第40-41页 |
1.政府与市场 | 第40页 |
2.政府与社会 | 第40-41页 |
(三) 内蒙古农牧区养老保险建设中政府供给的对策 | 第41-44页 |
1.建立乡镇(苏木)被征地农牧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联络制度 | 第41页 |
2.加快立法建设 | 第41-42页 |
3.建立公共财政承担主要责任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模式,加大对农牧区的投入 | 第42页 |
4.设立多方代表参加的养老保险监督组织机构 | 第42-43页 |
5.通过现代化通讯技术加强养老保险舆论宣传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附录: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养老保险——以武川为例 | 第45-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