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公安机关证据保管的基本理论 | 第12-18页 |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与理论分类 | 第12-13页 |
一、证据的概念 | 第12页 |
二、证据的理论分类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证据保管与证据保管链 | 第13-15页 |
一、证据保管 | 第13-14页 |
二、证据保管链 | 第14-15页 |
第三节 证据保管的制度价值 | 第15-18页 |
一、证据保管是保证证据能力的关键环节 | 第16页 |
二、证据保管是保全证明力的重要措施 | 第16-17页 |
三、证据保管具有求真、求善的功能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公安机关证据保管的实践运行 | 第18-24页 |
第一节 我国证据保管的基本法律框架 | 第18-20页 |
一、法律规定 | 第18页 |
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 第18-19页 |
三、公安部的相关规定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对证据保管三个实践样本的宏观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节 证据保管实践运行三种做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公安机关证据保管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第24-29页 |
第一节 证据接收方面的问题 | 第24-26页 |
一、证据移送时间不明 | 第24-25页 |
二、证据包装、标示缺乏统一性 | 第25页 |
三、物证的移交程序不规范 | 第25-26页 |
第二节 证据保存方面的问题 | 第26-29页 |
一、保管场所的混乱 | 第26页 |
二、保管人员的混乱 | 第26-27页 |
三、保管登记不规范 | 第27页 |
四、保管器材和设备的落后 | 第27页 |
五、证据保管意识有待提高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公安机关证据保管工作的改革思路 | 第29-36页 |
第一节 建立健全证据保管制度 | 第29-32页 |
一、建立连续的证据流转记录程序 | 第29-30页 |
二、制定并严格执行证据的包装、移交、保管、鉴定和处理的制度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完善证据保管的人事机制 | 第32-34页 |
一、机构设置 | 第32-33页 |
二、人员建制 | 第33页 |
三、场所建设 | 第33-34页 |
第三节 规制证据保管瑕疵行为 | 第34-36页 |
一、证据保管瑕疵的表现 | 第34-35页 |
二、证据保管瑕疵的法律责任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