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薄壁零件的结构与工艺特点 | 第13-15页 |
1.2.1 薄壁零件的结构特点 | 第13-15页 |
1.2.2 薄壁零件的工艺特点 | 第15页 |
1.3 薄壁零件的加工方法及加工难点 | 第15-17页 |
1.3.1 薄壁零件的加工方法 | 第15-16页 |
1.3.2 薄壁零件的加工难点 | 第16-17页 |
1.4 虚拟制造技术概述 | 第17-18页 |
1.4.1 虚拟制造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 第17-18页 |
1.4.2 虚拟制造的种类及发展趋势 | 第18页 |
1.5 数控加工仿真技术概述 | 第18-19页 |
1.5.1 数控加工仿真技术的概念 | 第18-19页 |
1.5.2 数控加工仿真技术的分类 | 第19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数铣加工仿真系统技术平台介绍 | 第21-28页 |
2.1 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概述 | 第21-23页 |
2.1.1 Solidworks实体设计功能和特点 | 第21-22页 |
2.1.2 Solid Works 的发展前景 | 第22-23页 |
2.2 UG数控加工版块介绍 | 第23-25页 |
2.2.1 UG数控加工及模块介绍 | 第23-24页 |
2.2.2 UG数控加工流程 | 第24-25页 |
2.3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VERICUT的介绍 | 第25-28页 |
2.3.1 VERICUT软件概述 | 第25-26页 |
2.3.2 VERICUT软件模块功能与特点介绍 | 第26-27页 |
2.3.3 VERICUT机床仿真加工过程 | 第27-28页 |
第3章 虚拟数控加工系统的构建 | 第28-49页 |
3.1 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与生成 | 第28-32页 |
3.1.1 生成加工刀具轨迹 | 第28-31页 |
3.1.2 UG与VERICUT的连接 | 第31-32页 |
3.2 虚拟数控机床的构建 | 第32-43页 |
3.2.1 虚拟机床实体模型的创建 | 第32-34页 |
3.2.2 在VERICUT中导入数控铣床模型 | 第34-39页 |
3.2.3 虚拟数控机床设定 | 第39-41页 |
3.2.4 机床电主轴的特点及选用 | 第41-43页 |
3.3 数控仿真铣削刀具库的建立 | 第43-49页 |
3.3.1 铣削刀具类型 | 第43-45页 |
3.3.2 建立刀具库 | 第45-49页 |
第4章 加工过程中误差分析 | 第49-63页 |
4.1 加工过程中误差初步分析 | 第49-50页 |
4.2 加工基准点偏差及其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50-53页 |
4.2.1 平底铣刀加工基准点偏差及影响因素 | 第50-51页 |
4.2.2 圆鼻铣刀加工基准点偏差及影响因素 | 第51-53页 |
4.3 加工过程中轴线方向的加工误差 | 第53-56页 |
4.3.1 刀具轨迹误差的确定 | 第53-55页 |
4.3.2 误差范围内刀具的选择 | 第55-56页 |
4.4 工件内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 | 第56-58页 |
4.4.1 横向表面粗糙度a1R的影响因素 | 第57页 |
4.4.2 纵向表面粗糙度a2R的影响因素 | 第57-58页 |
4.5 误差模型的建立及宏程序的添加 | 第58-63页 |
4.5.1 误差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4.5.2 西门子 840D系统用户宏程序的添加 | 第60-63页 |
第5章 数控铣床仿真加工 | 第63-74页 |
5.1 数控加工程序的调入及转换 | 第63-67页 |
5.1.1 G代码偏置设定 | 第63-64页 |
5.1.2 数控铣床程序结构及代码 | 第64-65页 |
5.1.3 车铣加工数控程序代码的转换 | 第65-67页 |
5.2 机床仿真加工 | 第67-70页 |
5.2.1 VERICUT仿真过程的监控 | 第68-69页 |
5.2.2 仿真过程的进行 | 第69-70页 |
5.3 仿真质量的检查 | 第70-72页 |
5.4 加工程序优化原理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