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溯及力原则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国外立法及现状 | 第12-13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2.案例分析法 | 第15页 |
3.价值分析法 | 第15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一、刑法溯及力概述 | 第16-25页 |
(一)刑法溯及力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我国刑法溯及力的历史发展 | 第17-21页 |
1.我国古代刑法的溯及力 | 第17-19页 |
2.中华民国时期刑法的溯及力 | 第19页 |
3.新中国成立后刑法的溯及力 | 第19-21页 |
(三)刑法溯及力的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1.法的预先公布性和可预见性 | 第21-22页 |
2.既得权利理论 | 第22页 |
3.法的安定性原则和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 第22-23页 |
(四)刑法溯及力的原则 | 第23-25页 |
二、刑法溯及力原则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40页 |
(一)“从轻”原则的判定标准问题 | 第25-30页 |
1.对刑法第12条“处刑较轻”的理解 | 第25-27页 |
2.刑罚执行中的溯及力原则 | 第27-28页 |
3.新旧刑法适用原则 | 第28-30页 |
(二)“从轻”原则的适用范围问题 | 第30-35页 |
1.溯及力与既判力的关系 | 第30-33页 |
2.再审中的溯及力原则 | 第33-35页 |
(三)刑法司法解释中的溯及力原则 | 第35-40页 |
三、我国刑法溯及力原则的立法完善建议 | 第40-45页 |
(一)“从轻”原则判定标准的完善建议 | 第40-41页 |
(二)“从轻”原则适用范围的完善建议 | 第41-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