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治理转型的激励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1-20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一) 治理转型研究的不同理路 | 第13-16页 |
| (二) 地方政府激励机制的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 (三) 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与激励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 四、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4页 |
| (一) 地方政府治理 | 第20-21页 |
| (二) 地方政府治理转型 | 第21-23页 |
| (三) 地方政府激励机制 | 第23-24页 |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 (一) 激励理论 | 第25-26页 |
| (二)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27页 |
| (三)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地方政府激励机制重塑的背景:治理转型 | 第29-36页 |
| 一、治理转型的意蕴 | 第30-32页 |
| 二、治理转型对地方政府的客观要求 | 第32-33页 |
| 三、诺斯悖论与地方政府治理转型 | 第33-34页 |
| 四、治理转型与激励机制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地方政府激励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 第36-43页 |
| 一、地方政府激励机制现状 | 第36-38页 |
| (一) 地方政府激励机制的基本构成 | 第36-37页 |
| (二) 地方政府激励机制的作用 | 第37-38页 |
| 二、地方政府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8-43页 |
| (一) 激励机制目标过度专注经济绩效 | 第38-39页 |
| (二) 外部主体对地方政府激励效应有限 | 第39-41页 |
| (三) 激励方式侧重正向激励轻视负向激励的设计 | 第41-42页 |
| (四) 激励机制促使地方政府采取选择性执行的方式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地方政府激励机制问题的成因 | 第43-49页 |
| 一、中央政府治理理念阐发模糊 | 第44-45页 |
| 二、激励机制目标多元与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 | 第45-47页 |
| 三、激励机制遵循谋取短期利益逻辑导向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转型的激励机制模型构建 | 第49-57页 |
| 一、地方政府激励机制的模型设计 | 第50-54页 |
| 二、最佳激励合约模型讨论 | 第54-57页 |
| (一) 多任务之间相互独立的最佳激励合约 | 第54-55页 |
| (二) 多任务之间相互依赖的最佳激励合约 | 第55-57页 |
| 第六章 地方政府治理转型激励机制的优化途径 | 第57-65页 |
| 一、深化行政与财政分权 | 第57-61页 |
| (一) 行政分权 | 第58-59页 |
| (二) 财政分权 | 第59-61页 |
| 二、优化委托代理模式 | 第61-64页 |
| 三、完善多元激励方式 | 第64-6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活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