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29页 |
1.1.1 电离层 | 第15-18页 |
1.1.2 电离层的探测 | 第18-28页 |
1.1.3 电离层探测系统的应用 | 第28-29页 |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利用电离层探测系统开展飞机目标定位的技术研究 | 第31-51页 |
2.1 探测原理 | 第32-35页 |
2.2 飞机目标定位的探测系统 | 第35-38页 |
2.2.1 飞机目标探测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35-36页 |
2.2.2 飞机目标探测系统的软件功能及其实现 | 第36-38页 |
2.3 飞机目标定位的算法 | 第38-44页 |
2.3.1 理论概述 | 第38-42页 |
2.3.2 NNTF算法 | 第42-44页 |
2.4 飞机目标定位的实验 | 第44-45页 |
2.5 飞机目标定位的实验数据分析 | 第45-50页 |
2.5.1 训练模型 | 第45-46页 |
2.5.2 探测数据中的模糊目标的测试 | 第46-47页 |
2.5.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7-5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利用电离层探测系统开展电离层不均匀体目标定位的技术研究 | 第51-75页 |
3.1 电离层中的不均匀体 | 第51-52页 |
3.2 电离层不均匀体目标定位的探测系统 | 第52-55页 |
3.2.1 电离层不均匀体目标探测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52-54页 |
3.2.2 电离层不均匀体目标探测系统的设计及其实现 | 第54-55页 |
3.3 电离层不均匀体目标定位的算法 | 第55-62页 |
3.3.1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 | 第55-58页 |
3.3.2 距离信息遗传迭代算法 | 第58-62页 |
3.4 电离层不均匀体目标定位的实验 | 第62-63页 |
3.5 电离层不均匀体目标定位的实验数据分析 | 第63-74页 |
3.5.1 典型探测实例:定安 | 第64-66页 |
3.5.2 典型探测实例:海口 | 第66-68页 |
3.5.3 典型探测实例:澄迈 | 第68-70页 |
3.5.4 典型探测实例:临高 | 第70-72页 |
3.5.5 典型探测实例:乐东 | 第72-7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利用电离层探测系统开展短波单站一维定位技术研究 | 第75-106页 |
4.1 仿真信号模型和一维阵列模型 | 第76-77页 |
4.2 CAPON波束形成算法 | 第77-81页 |
4.2.1 波束形成算法的简介 | 第77-78页 |
4.2.2 CAPON波束形成算法的核心思想 | 第78-79页 |
4.2.3 波束形成算法仿真分析 | 第79-81页 |
4.3 MUSIC算法 | 第81-84页 |
4.3.1 MUSIC算法的数学模型 | 第81-83页 |
4.3.2 MUSIC算法仿真分析 | 第83-84页 |
4.4 ROOT-MUSIC算法 | 第84-88页 |
4.4.1 ROOT-MUSIC算法简介 | 第84-86页 |
4.4.2 ROOT-MUSIC算法仿真分析 | 第86-88页 |
4.5 ESPRIT算法 | 第88-92页 |
4.5.1 ESPRIT算法的简介 | 第88-90页 |
4.5.2 ESPRIT算法仿真分析 | 第90-92页 |
4.6 本文提出的算法:CRMU算法 | 第92-95页 |
4.7 分析各种算法性能分析 | 第95-100页 |
4.8 一维到达角实验 | 第100-105页 |
4.8.1 实验介绍 | 第100-101页 |
4.8.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101-105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五章 利用电离层探测系统开展短波单站二维定位技术研究Ⅰ | 第106-135页 |
5.1 仿真信号模型和二维阵列模型 | 第107-110页 |
5.2 同一阵列形式在不同阵元下性能比较分析 | 第110-112页 |
5.3 模拟信号的L阵列和圆阵性能比较分析 | 第112-116页 |
5.3.1 两种阵列在多种SNR下性能比较 | 第112-114页 |
5.3.2 两种阵列在多种快拍数下性能比较 | 第114-116页 |
5.3.3 小结 | 第116页 |
5.4 基于MUSIC算法的L型阵列二维DOA估计 | 第116-118页 |
5.4.1 二维MUSIC算法的简介 | 第116-117页 |
5.4.2 二维MUSIC算法仿真分析 | 第117-118页 |
5.5 基于干涉算法的L型阵列二维DOA估计 | 第118-122页 |
5.5.1 二维干涉算法的简介 | 第118-122页 |
5.5.2 二维干涉算法仿真分析 | 第122页 |
5.6 基于增广矩阵束的L型阵列二维DOA估计 | 第122-129页 |
5.6.1 二维增广矩阵束算法的简介 | 第122-128页 |
5.6.2 二维增广矩阵束算法的仿真分析 | 第128-129页 |
5.7 各种算法性能分析比较 | 第129-131页 |
5.8 L阵列空间谱估计算法实验介绍与数据分析 | 第131-134页 |
5.8.1 实验介绍 | 第131-132页 |
5.8.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132-134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六章 利用电离层探测系统开展短波单站二维定位技术研究Ⅱ | 第135-154页 |
6.1 电离层中的电波的模式模糊与多模问题 | 第135-137页 |
6.2 模糊聚类算法 | 第137-139页 |
6.3 有源和无源联合测角 | 第139-144页 |
6.3.1 正割定理、等效路径定理和等效虚高定理 | 第139-141页 |
6.3.2 有源系统测角的算法 | 第141-142页 |
6.3.3 本文的改进算法:无源系统测角的算法 | 第142-144页 |
6.4 实验数据分析 | 第144-153页 |
6.4.1 实验设计 | 第144-145页 |
6.4.2 有源系统测角的实验数据分析 | 第145-146页 |
6.4.3 改进算法下无源系统测角的实验数据分析 | 第146-148页 |
6.4.4 改进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148-15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53-15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4-157页 |
7.1 总结 | 第154-155页 |
7.2 展望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7-16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168-169页 |
致谢 | 第16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