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银行法论文

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影子银行的基本概念第8-13页
    1.1 影子银行的定义第8-9页
    1.2 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第9-10页
        1.2.1 影子银行的产生阶段第9页
        1.2.2 影子银行的发展阶段第9页
        1.2.3 影子银行的膨胀阶段第9-10页
        1.2.4 影子银行的监管阶段第10页
    1.3 影子银行的功能第10-11页
        1.3.1 信用中介功能第10页
        1.3.2 信用创造功能第10-11页
        1.3.3 金融创新功能第11页
    1.4 影子银行的特点第11-13页
        1.4.1 影子银行具有增强流动性的特点第11页
        1.4.2 影子银行具有场外交易不透明的特点第11页
        1.4.3 影子银行具有高杠杆率的特点第11-13页
第2章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监管问题第13-21页
    2.1 中国式“影子银行”具体表现形式第13-14页
        2.1.1 银信合作第13-14页
        2.1.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第14页
        2.1.3 民间金融第14页
    2.2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特征及其存在的意义第14-16页
        2.2.1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特征第14-15页
        2.2.2 中国式“影子银行”存在的意义第15-16页
    2.3 中国式“影子银行”存在的监管问题第16-21页
        2.3.1“银信合作”存在的高额风险第16-18页
        2.3.2 游走在监管边缘的“地下钱庄”第18-19页
        2.3.3“影子银行监”管不善而引发金融危机第19-21页
第3章 国外对影子银行法律监管现状及经验借鉴第21-25页
    3.1 美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现状及特点第21-22页
        3.1.1 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的监管措施第21页
        3.1.2 衍生产品交易的监管措施第21页
        3.1.3 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措施第21-22页
        3.1.4 特殊机构有序清算和破产的监管措施第22页
    3.2 英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现状及其特点第22页
        3.2.1 金融监管体系和影子银行监管体系主体的措施第22页
        3.2.2 影子银行体系风险识别和检测的措施第22页
        3.2.3 OTC衍生品和投资银行等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措施第22页
    3.3 日本影子银行法律监管现状及特点第22-23页
    3.4 我国借鉴各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吸取的监管经验第23-25页
第4章 完善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路第25-31页
    4.1 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法律制度第25-26页
    4.2 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模式第26-28页
    4.3 完善我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理念第28-29页
    4.4 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的法律责任第29-31页
        4.4.1 民事法律责任第29页
        4.4.2 行政法律责任第29-30页
        4.4.3 刑事法律责任第30-31页
第5章 结论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4页
后记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自治与司法权介入的边界研究
下一篇:论股权转让中的优先购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