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等级粉煤灰改性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粉煤灰改性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改性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实验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18-25页 |
2.1 实验原材料 | 第18-21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3 试验方法及表征 | 第22-25页 |
3 低等级粉煤灰改性研究 | 第25-53页 |
3.1 低等级粉煤灰基本性质 | 第25页 |
3.2 低等级粉煤灰粉磨改性研究 | 第25-30页 |
3.2.1 粉磨改性对细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2 粉磨改性对需水量比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3 粉磨改性对活性指数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 低等级粉煤灰复合改性研究 | 第30-53页 |
3.3.1 磨细磷渣基本性质 | 第30-32页 |
3.3.2 复合改性对粒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3 复合改性对需水量比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4 复合改性对活性指数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5 复合改性对水化放热的影响 | 第39-42页 |
3.3.6 复合改性对与外加剂的适应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7 复合改性水化作用机理 | 第44-53页 |
4 改性后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 第53-63页 |
4.1 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研究 | 第53-56页 |
4.2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 第56-63页 |
4.2.1 抗冻融循环性能 | 第57-59页 |
4.2.2 抗碳化性能 | 第59-60页 |
4.2.3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3页 |